網上呼吁南方供暖
專家稱不現實
最大爭議在能耗
南方供暖時間短,設備建成后使用率低
又到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了,北方早已開始集中供暖,而生活在南方的人們,則要用五花八門的方式解決溫暖的問題。網絡上關于希望南方也采取集中供暖的呼聲很高,呼吁各地重視市民的冬季采暖需求。
正當為南方是否集中供暖仍爭論不休時,一些南方城市已悄然開始了供暖動作,武漢市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早在2005年開始,武漢啟動“冬暖夏涼”工程,并將其納入“十二五”規劃,其目標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熱制冷覆蓋區域達50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160萬人。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合肥、南京、杭州、揚州、南通等南方城市都已實現部分小區的集中供暖。
“像我們江蘇南通已經有很多新小區開始進行集中供暖了,比如南通市的公務員小區采用的是污水源熱泵技術進行取暖,而有些高檔新建商住樓也采用地源熱泵集中供暖。”無錫市建筑研究院設備總工程師沈和榮告訴記者。
“與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時間短,設備建成后使用率低,將造成設備浪費,增加年運行費用。而且對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經習慣冬季的濕冷氣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導致居民身體的不適應。 ”沈和榮說。
除了每家每戶的經濟賬,南方集中供暖的最大爭議是能耗問題。
我國暖通界權威專家、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江億則認為,目前南方地區集中供暖的嘗試并沒有進行過嚴格論證。長江以南有采暖需求的城市,居民采暖以電暖器、熱泵空調等為主,目前其采暖能耗為每平方米每年6到8度電,按照發電能耗折合為兩到三公斤標準煤,而北方集中供熱地區的采暖能耗達到每平方米每年20公斤標準煤,做得好的也在15公斤標準煤左右。
按近年來有采暖呼聲的武漢、長沙、重慶、南京、上海等長江沿岸城市住宅面積約為40億平方米計算,如果每平方米多五公斤標準煤,總額就將增加2000萬噸,而我國目前城市建筑運行能耗為5億噸標準煤,相當于增加了城市建筑總能耗的4%。
長久以來,南方地區居民采取的是采暖設備屋里有人則開,無人則關,而且即使采暖設備運行,屋子里的溫度一般也不會像北方集中供暖住宅那樣動輒達到20℃。正因此,南方實現了只是北方地區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的采暖能耗。(據央廣、時代周報)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