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全部出院但個別有反復發作情況出現
揭陽市惠來縣岐石鎮坑仔學校小學生在接種乙肝疫苗后,46名學生出現自訴“頭暈、惡心、乏力”為主的不適癥狀。昨天,廣東省衛生廳表示,初步認為該事件屬疑似群體性心因性反應(即群發性癔病)引起,基本排除與乙肝疫苗有關,疫苗流通環節符合冷鏈標準要求,接種過程規范。
接種過程7人接連稱不適
4月22日上午,惠來縣岐石鎮衛生院共派出4名工作人員在該鎮坑仔小學進行乙肝疫苗補種工作。在接種過程中,有一名學生自訴有點頭暈、惡心、乏力等,隨后同班6名學生也相繼自訴有點頭暈。衛生院工作人員立即停止接種工作,共接種學生85人。截至當天下午5時10分,共有46人自訴出現類似癥狀,到隆江人民醫院觀察。醫生對學生均進行了詳細檢查,其中有4人咽喉充血、扁桃體輕度腫大(感冒樣癥狀),其余學生未發現異常,各項生命指征均正常。(經注射葡萄糖和能量合劑等安慰劑治療,絕大部分學生自訴癥狀消失。)截至4月23日下午4時20分,最后一位留醫觀察的學生已出院。
安慰劑解決問題
省衛生廳表示,此結論由聯合調查組根據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做出。
省疾控中心免疫所所長彭國文解釋說,群發性癔病(心因性反應)在預防接種后可多人同時或先后發生,多數表現相同或相似的癔病,發病者以女性、年長兒童居多。癥狀主要表現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可以同時出現多個系統的癥狀,但體檢結果顯示沒有問題。
“接種時一個孩子說不舒服,其他人很容易受到別人動作、語言、表情的暗示,‘觸景生情’,覺得自己也不舒服。”彭國文說,檢查結果顯示,這些孩子身體上并未出現異常。而醫院也只是采用安慰劑治療,并未使用藥物,結果孩子們的癥狀很快消失,這些都符合群發性癔癥的臨床表現。(記者 任珊珊 通訊員 粵衛信)
[責任編輯:高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