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政法基層行①】 云哨:從“事后處罰”到“實時預警”的執法轉變
編者按:近日,由湖北省委政法委開展的全省政法系統優秀創新成果推薦評選活動結果正式揭曉。為做好新時代湖北政法工作創新成果的總結宣傳推廣工作,充分展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湖北政法工作開拓創新、活力迸發的積極作為,10月16日至19日,湖北省委政法委聯合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開展“荊楚政法基層行”宣傳調研活動,走一線、探基層,深入優秀創新成果創建單位實地采訪調研,挖掘、評價、傳播湖北政法優秀創新品牌的特色做法、工作成效、典型事例等,展示湖北政法工作新作為、新成果,呈現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法鐵軍新風貌,助力譜寫政法工作現代化荊楚篇章。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張揚 通訊員汪靜 趙明鏡
2673、2674、2675……
10月16日9時40分,當“荊楚政法基層行”20余人走進湖北省公安廳高速公路警察總隊指揮中心時,“云哨”作戰平臺正以每10秒鐘1條的速度,不間斷向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車輛發送預警信息。
自2021年4月推出以來,“云哨”已累計預警風險3000萬余起,全省高速主線死亡事故起數、人數同比疫情前分別下降24.8%、25.1%。因社會評價和實戰效果明顯,日前獲評省委政法委“新時代湖北政法工作優秀創新成果”二等獎。
“荊楚政法基層行”走進湖北省公安廳高速公路警察總隊。周浩 攝
從事后到實時,“云哨”夯實安全底盤
時間倒回2021年4月以前。彼時,湖北高速交警發送的預警信息是0。高速公路歷來是交通事故多發路段,為進一步預防和減少事故,湖北高速交警組建“云哨”專班,嘗試著通過電話預警消除疲勞駕駛、超速行駛等風險隱患。最初“人工看、人工查、人工提醒”,專班10個民警連軸轉不休息,24小時也只能有效預警500起左右。信息化時代,這種效率可不行。湖北省公安廳高速公路警察總隊交通管理支隊政委許超介紹,總隊主動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研發出“云哨”作戰平臺,實現了運轉平臺化、流程自動化、模型精準化、場景多樣化,可同時對240個風險對象、“7+2+N”類風險模型同步研判預警。預警過程也從30分鐘大幅縮短至2秒,24小時預警能力從500次提升至10萬次。
參觀“云哨”作戰平臺。周光潔 攝
隨著“云哨”平臺不斷更新迭代,“預警未勸止”成為肇事肇禍突出成因。經過與湖北省文明辦、公安部交科所等17家單位集中研究,全國第一個交通領域風險自糾平臺——“云哨金鐘罩”風險自糾系統上線。
“云哨金鐘罩”鼓勵群眾參與共治,目前已注冊57萬余人,預警風險自糾114萬余人次,精準學習199萬余次。
從盲查到精治,“云哨”轉變執法理念
依托“云哨”作戰平臺,湖北高速交警積極探索高速治理“共建共治共享”閉環工作模式,進而推動勤務機制精準變革。
2021年10月,總隊對“云哨”極危風險啟動風險追蹤和落地查控,對部分共性、相對復雜問題,聯合道路經營部門、醫療救護等聯勤單位,打造“15分鐘快反圈”,形成“專班主導、部門協同、支隊研處、大隊落查”四級風險防范機制。截止目前,風險追蹤26.3萬余起,成功落地查控12.7萬余起。
“荊楚政法基層行”宣傳調研座談現場。周光潔 攝
溫暖提醒代替冰冷罰單,“云哨”作戰平臺催生執法理念深刻轉變。平臺運行同期,湖北高速交警主動換位思考、靠前服務,倡導以勸代罰。截至目前,開具“溫暖罰單”15.1萬余張,實施疲勞駕駛“以睡代罰”、朋友圈自發倡議等9.4萬余起。
從湖北到全國,“云哨”輸出先行經驗
“云哨真正實現了科技強警、精準用警,實現了管理效能和群眾滿意雙豐收,值得推廣應用!”面對“荊楚政法基層行”的20余名專家學者、中央及省級媒體記者、資深網評員、網絡大V,重慶市交巡警總隊高速公路第四支隊石柱大隊游前進警官滿臉笑容狀態輕松。
湖北高速交警運用“云哨”作戰平臺進行調度執法。周光潔 攝
去年5月,湖北高速交警將“云哨”預警服務共享至重慶,作為省際聯勤聯動的一項重要舉措,取得良好效果。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石柱大隊查處通過“云哨”作戰平臺的省界協作,查處疲勞駕駛675起,其中貨運車輛553起,小型車輛122起,讓一線民警在執法過程中能有效固定證據,實現精準攔截,形成了嚴查嚴處疲勞駕駛的氛圍。
兩省交界路段,長途運行車輛疲勞駕駛的事故風險一直是石柱、利川兩個大隊的事故預防重點。自2022年5月運用“云哨”作戰平臺以來,石柱大隊因疲勞駕駛導致的事故總量下降趨勢明顯,2023年大隊目前保持著0死亡事故,因疲勞駕駛導致的事故2起,較2021年同期下降83%。
游前進透露,今年5月,重慶交巡警副總隊長帶隊到湖北高速公路調研回渝后,立即組建專班,啟動與湖北高速交警進一步合作計劃,廣泛匯聚交通部門數據開發重慶版“云哨”平臺,目前與重慶高速集團共享方案已完成初設。
截至目前,重慶、湖南、蘇州等8省14地市先后試用“云哨”均有成效。平臺研判預警模塊,被上級部門作為主要業務平臺核心應用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