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群一心 鄰里守望(基層治理新實踐)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深入探索近鄰黨建,整合物業服務企業、黨員志愿者、社區社會組織等資源,通過黨組織和黨員帶頭,就地就近、共建共治共享,構筑起黨群一心、鄰里守望的新型社區,讓城市治理更貼實際、更富效率、更有人情味。
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扎根社區17年的開元街道深田社區黨委書記莊瑩瑩覺得這兩年的工作越發好開展了:“我們做好近鄰黨建工作,第一時間了解居民需求、化解矛盾糾紛,社區和居民成了一家。”在深田社區生活了大半輩子,90歲的居民侯碧華這兩年漸漸走出家門,隔三差五就到社區坐坐:“好多心里話都可以到這里說!
近年來,思明區深化近鄰黨建,和諧的黨群關系、溫暖的鄰里情誼讓這個老城區充滿濃濃的人情味,社區治理能力也得到顯著提升。
入戶訪民情
收集居民訴求,及時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眼前的洪明智皮膚曬得黑黑的,手臂上挎一個布袋,袋子里裝著紙筆和幾雙鞋套。
洪明智是思明區巡司頂社區的一名網格員。每天兩小時的入戶走訪,是洪明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下午4點,洪明智麻利地挎上布袋,從社區出發了,今天他要走訪的是廈港新村19號樓的4戶人家。
“楊阿姨,我是社區網格員小洪,又來看您了!睏蠲励P打開門,見是小洪,笑臉相迎,趕忙讓老伴搬出家里前幾天新買的電風扇。
茶杯冒著熱氣,電風扇呼呼作響,洪明智問起楊阿姨近期是否有需要社區幫忙的事項。楊阿姨慢慢說,洪明智掏出入戶記錄冊細細記。
一戶戶進,一家家聊,一下午的時間,只夠洪明智走幾戶人家!袄夏耆烁嗟氖乔楦行枨,年輕人則更關心子女的教育。我們針對不同住戶,采取談心交朋友的方式入戶,走進去、坐得下、聊得開!眮砩鐓^剛兩個多月,洪明智已經對這套工作方法爛熟于心。
在思明區,不同于以往以收集信息為主的任務式入戶,社區黨員和工作人員入戶側重同居民進行情感交流,并建立居民的需求清單、民情清單、資源清單。
“這樣我們不僅能及時收集居民訴求,還同他們建立起和諧關系。居民更愿意參加社區活動,為構建和諧社區獻計獻策。”巡司頂社區黨委書記葉曉軍說。
今年5月以來,思明區開展“近鄰·思民”專項活動,引導社區工作者開展入戶走訪,組織機關黨員干部走進群眾家門。截至目前,全區已有230名處級以上黨員干部、2200名社區工作者入戶超40萬戶,及時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困難有人幫
通過黨組織反映問題,借助互助隊、服務隊合力解決難題
吃完午飯,侯碧華拄上拐杖,下樓,拐個彎,徑直向不遠處的深田社區居委會走去。居委會二樓,不到10平方米的空間里,對放著兩張辦公桌,社區助老員鄧賽玉平常就在這里辦公。辦公桌旁,一張茶幾,幾把椅子,雖小卻溫馨。
侯碧華是這里的?,她把這里比作自己的“娘家”。平日里,鄧賽玉常去看望她,一來二去,小到快遞怎么收,大到看病怎么掛號,侯碧華遇到事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社區!爸灰覀冇欣щy,社區都會幫忙。”侯碧華說。
深田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齡化社區,60歲以上居民占比超1/3。兩年前,也是通過入戶走訪,莊瑩瑩發現,居民反映最集中的是吃飯問題!袄先思矣械莫毦,有的只有老兩口,往往做一餐吃兩頓,不利于健康。”莊瑩瑩說。
居民的困難,就是社區努力的方向。去年9月,深田近鄰小食堂正式開業了——60歲以上老人花12元就可以買到兩葷一素一湯的套餐,80歲以上或腿腳不便的居民還可以享受免費送餐服務。
“除了生活上的困難,老年人普遍感到較為孤獨。”鄧賽玉說,為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社區組織開展了“手機班”、讀報紙等活動,不少居民開始走出家門,融入社區。
居民需求多樣,社區工作人員不夠怎么辦?“我們將社區里的一些能人、志愿者請出來,組成‘百事幫’互助隊!鼻f瑩瑩說,從電路接觸不良,到老人生日會上炒一兩道菜、包粽子、搓湯圓,居民在互助中一點點加深彼此的聯系。
遇到矛盾困難怎么解決?深田社區發揮小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成立由小區調解骨干、社區網格員、司法所工作人員、律師等組成的調解服務隊。碰到社區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可以依托“街道大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五級組織網絡,通過黨組織將問題反映至街道和相關部門,合力推動問題解決。
鄰里一家親
居民與居民、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關系不斷拉近,社區治理效能大大提升
“要下雨啦,198號樓誰家有人在,請幫我收下被子!”下午5點,居民孫女士在小區業主群里求助。
不到兩分鐘,同一棟樓的陳阿姨看到消息,放下手機,“咚咚咚”地跑到樓頂晾曬區,趕在暴雨前幫孫女士把被子收到了樓梯口。
在思明區蓮前街道蓮薇社區紫薇恒菁小區,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有。誰家車燈沒關,老人家出門沒帶傘,著急上班孩子來不及送,小區群里招呼一聲,準有人回應。
與深田社區內老年人為主的住戶結構不同,紫薇恒菁小區超過一半的居民都是外地人。
打造和諧的近鄰社區,黨建引領是關鍵。思明區鼓勵各社區將支部建在網格里。在蓮薇社區,每個小區都有一個黨支部。5年前,紫薇恒菁小區成立了自己的業委會,由小區黨支部書記擔任業委會主任,小區黨員帶頭亮身份。黨員志愿者、學生志愿者、老人協會會員……思明區600多戶居民幾乎都有雙重身份——既是小區居民,也是大家的服務員。
多年前,沈廣惠隨女兒工作調動,從江蘇來到廈門,在蓮薇社區一住就是20年。穿上藍馬甲,沈廣惠是小區巡邏志愿隊的一員;換上舞臺裝,她又是小區舞蹈隊的骨干。沈廣惠說:“小區治理越來越好,大家互幫互助,就像是一家人,十分暖心!
在紫薇恒菁小區架空層的墻壁上,有一面錦旗,錦旗上繡著一句話——“遠親不如近鄰”。錦旗旁是一首名為《我愛我家紫薇恒菁》的小區之歌。就著歌詞,小區黨支部書記方海明現場唱了起來,他介紹,這首歌由小區居民自己作詞,小區里幾乎人人會唱。
“我們通過黨組織引領、黨員帶頭,拉近了居民與居民、居民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關系,營造了鄰里一家親的良好氛圍!睆B門市思明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我們的工作也得到了群眾支持,治理效能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