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融發力筑牢經濟發展壓艙石
金融發力筑牢經濟發展壓艙石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今年以來,全省金融系統精準發力、靠前發力,及時推出并有序實施一系列金融紓困政策舉措,提升信貸投放力度、速度、精準度,有力支持了經濟平穩開局。
近期,云南省發布《關于貫徹落實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按照“穩存量、擴增量、降成本、促開放”的總體思路,進一步明確了實施好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4方面金融舉措,激勵金融機構更好地助力穩住經濟和助企紓困。
靠前發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果園已進入豐產期,急需貸款支持,但公司缺少抵押物。”云南鼎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漠沙鎮建設有1.2萬畝現代循環農業生態柑橘示范園,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在企業融資難時,建設銀行玉溪市分行為其量身定制了全新的貸款方案,盤活流轉土地,穩固“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順利拿到了1000萬元貸款。這也是建行云南省分行首筆采用農村流轉土地經營權作為抵押品的貸款。
聚焦市場主體,提高金融服務的普惠度和有效性,《意見》提出,積極爭取人民銀行再貸款支持,確保全年再貸款累計投放規模較2021年實現大幅增長。對相關地方法人銀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量(包括通過延期還本付息形成的普惠小微貸款)的2%提供資金支持,更好引導和支持地方法人銀行持續增加普惠小微貸款投放。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支持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質押等融資,加大再貼現支持力度,以供應鏈融資和銀企合作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在政策引導下,各在滇銀行積極行動,工商銀行云南省分行將普惠金融服務嵌入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全鏈條,為進出口小微企業推出“跨境貸”,對優質納稅企業推出“稅務貸”;建行云南省分行與云南省融資擔保公司聯合推出“善擔貸”,為輕資產、無押品的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據初步統計,僅5月下旬,全省各項貸款新增約550億元,達到前4個月增量的45%,政策效果初步顯現。
金融靠前發力,為的是解決“后顧之憂”。《意見》提出,要持續強化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建設,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健全容錯安排和風險緩釋機制,推動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
“為加快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長效機制,我們正著力健全容錯安排和風險緩釋機制,增強敢貸信心,強化正向激勵和評估考核,激發愿貸動力,同時做好資金保障和渠道建設,推動科技賦能和產品創新。”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長李波介紹,云南省將通過實施2022年全省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促進銀企信息對接,讓金融支持政策更精準、便捷、及時惠及中小微企業等廣大市場主體。
為受疫情影響市場主體紓困
在疫情影響下,今年以來,貨運物流公司訂單銳減,資金壓力驟增。為幫助受疫情影響市場主體紓困,全省金融機構攜手發力,支持交通運輸業抵御疫情,幫助貨運物流“跑起來”。
云南豐馳物流運輸有限公司因受疫情影響,應收賬款回籠慢,不能按時還貸,大理市農商行給予其貸款展期400萬元、期限11個月,保障企業正常經營;郵儲銀行昭通市分行通過“小微易貸”對昭通市吉祥物流有限公司采取線上審批,在2個工作日內實現放款,為企業提供了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曲靖陸良農商行下調貸款利率,交通運輸業個人經營性貸款年利率整體降低2個百分點,為物流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紓困解難……
聚焦助企紓困,支持受疫情影響行業、企業、群體恢復發展,《意見》提出,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繼續按市場化原則與中小微企業(含中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等自主協商,對其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努力做到應延盡延,本輪延期還本付息日期原則上不超過2022年底。
“針對受疫情影響行業、企業、人群,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首貸、信用貸投放力度,通過提供中長期貸款、降低利率、展期或續貸等方式助企紓困。”李波表示,鼓勵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貸款及受疫情影響的個人住房與消費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一季度,全省金融機構已累計辦理貸款延期63.77億元,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388.58億元,支持市場主體33.9萬戶。
同時,指導金融機構及時優化信貸政策,對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受疫情影響隔離觀察或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對其存續的個人住房、消費等貸款,靈活采取合理延后還款時間、延長貸款期限、延遲還本等方式調整還款計劃。
云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柴毅表示,在政策的積極引導下,云南省金融支持穩增長保就業、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創新驅動等方面的成效顯著,金融營商環境和服務精準度持續提升。在當前疫情反復、壓力疊加背景下,應著力發揮金融支持市場主體、縣域經濟、鄉村振興的杠桿作用,部署精準性的市場主體紓困舉措,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和地區加強金融服務保障力度。
激勵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這筆貸款的及時到來,讓公司得以引進新技術。”云南遠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樹青表示,公司作為一家科技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近3年來共投入研發經費近千萬元,獲工信部認證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去年以來,公司獲得建行“善新貸”業務貸款200萬元用于產品研發。據了解,建行云南省分行創新推出的“善新貸”業務,精準滴灌“專精特新”小微企業,為的就是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普惠金融服務新模式。
聚焦重點領域,助力積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意見》提出,要激勵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改革效能,引導金融機構將存款利率下降效果傳導至貸款端,繼續推動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建立重點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名單制度,及時推送各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機構對綠色金融、科創金融、制造業金融、普惠金融、“三農”金融等重點領域的支持,綜合評價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成效,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大的金融機構和優秀金融創新項目進行表彰和宣傳推廣。
事實上,政策紅利已經在向實體經濟傳導,今年1至5月,全省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61%,處于歷史較低水平。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引擎,重大項目建設有助于穩定經濟增長。當前,加大對重大項目的信貸投放力度同樣重要,《意見》提出,引導做好信貸資金與專項債券資金、預算內資金的有效銜接,積極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銀行更多更長期限貸款投放,爭取保險公司等長期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綜合交通、水利、物流、城市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參與重大項目謀劃,優化項目融資結構,做實項目前期。
當前,云南省金融機構正發揮金融力量,積極投身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富滇銀行建立授信審批綠色通道、優先安排信貸資源投入,向省交投、省鐵投等交通企業發放融資120億元,為云南省“能通全通”“互聯互通”等綜合交通項目提供融資94億元;工行云南省分行為省內298個重點項目提供表內外融資3295億元,共向云南省“五網”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放貸款3217億元;云南農信積極支持云南省重點產業、重點項目,截至4月末,“五網”建設貸款余額348億元,為助力經濟轉型升級積蓄動能。
下一步,全省金融機構將繼續積極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確保為企業恢復生產經營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推動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發揮好穩住經濟和助企紓困的政策效應。(記者 楊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