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京大學未名湖畔秋景。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參考消息網(wǎng)2月15日報道 臺媒稱,日前一項調(diào)查指出,大陸大學1980年至2016年12月累計接收校友大額捐贈總額突破230億(人民幣,下同)。大陸富豪仍熱衷捐款給西方名校,對于捐獻大陸學校的興趣較低,引起不支持大陸高教的批評聲浪。
據(jù)臺灣《旺報》網(wǎng)站2月14日報道稱,大陸學校募捐體系不完善、資金使用不透明,導致募捐風氣不興盛,另再加上大陸學校經(jīng)費多來自政府,公立大學不缺錢,根本不需要向外募款。
報道稱,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稱,截至2016年12月為止,大陸學校獲校友捐贈總額超過230億元,但大陸富豪捐款海外名校也同樣不手軟,像盛大集團創(chuàng)始人陳天橋、雒芊芊夫婦,去年12月捐款1.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9億元給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支持該校發(fā)展腦科學研究;中國SOHO集團創(chuàng)始人潘石屹、張欣夫婦2014年也捐贈1500萬美元,相當于人民幣1.02億元給哈佛大學,協(xié)助成立中國大陸貧困學生助學金計劃。
臺灣《旺報》網(wǎng)站引述香港《南華早報》消息稱,大陸富豪捐贈巨額資金給海外名校,雖在國際社會獲好評,卻在大陸社會引起批評聲浪,遭指捐款流向海外,根本是不支持國內(nèi)高等教育發(fā)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大陸高等教育并非以市場機制來運行,學校經(jīng)營主要來自于政府資金的投入,而大陸學校多屬公立大學,仰賴政府資源,因此缺乏積極向社會募捐的動機。
熊丙奇進一步表示,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頂尖大學,每年獲得的政府補助款都是數(shù)十億元起跳,其中像北京清華多年累積獲捐款高達102億元,根本不缺錢用。
報道稱,大陸高校募款風氣確實不如海外名校興盛,另一項原因在于財務機制不透明。一名大學教授指出,捐款資金使用詳情不對外公布,再加上政府未對大學募款制定政策,不像美國以法律規(guī)定捐贈者的權(quán)利及義務,捐款給大學、公益事業(yè)團體可免稅,并邀請專人進行投資管理,財務經(jīng)營制度化。
臺灣《旺報》網(wǎng)站2月14日報道稱,艾瑞深中國校友會2017年發(fā)布的《中國大學捐贈排行榜》于近期出爐,北京清華大學7年共獲贈25.29億元人民幣奪冠,另外捐款總額累積逾10億元的大陸大學則有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等名校。但在大陸2000多所大學中,僅426校成立基金會處理募款,各校往往只重視國家經(jīng)費,卻對社會募捐缺乏概念。
云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羅志敏長年關(guān)注大學捐贈議題,他認為,國外的大學將捐贈視為重要組成部分,大陸高校只作為必要補充,學校并不重視社會募捐,致使捐款的話題熱度僅存于校慶期間。
他還認為,大陸大學缺乏投資概念,多數(shù)在校內(nèi)基金會任職的職員也并非金融專才,對財務投資不敏感;再加上學校主管對于財務存有顧慮,擔心金錢運用不當,難向上級交代,校務基金因此不開放運作,致使社會募捐風氣難拓展。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