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臺灣農產品首次參加在北京舉行的農交會,二十二種臺灣時鮮熱帶水果和二百零九種農產品深加工制品前來參展。展場內,寶島特產與北京、上海、吉林、新疆、陜西、寧夏等各地特色農產品濟濟一堂,共同面對中外客商;在專設展銷區,漸為大陸民眾熟悉的蓮霧、西施柚等臺灣水果與凍頂烏龍茶、花蓮水果酒已經擺放就緒;在人流擁擠的展館內,參會展商和工作人員已經開始與各地前來的客商頻密交談。
展覽現場,各色臺灣農產品展位讓每位路過的大陸民眾和經銷商駐足,他們對寶島來的特產好奇,稱贊產品的口味和包裝,同時為不菲的價格而感到為難。
展售中心位置是臺灣水果展臺,十元人民幣三個的番石榴,五元錢一個的葡萄柚,打著特價五元錢一個的木瓜,北京的市民們拿在手上橫看豎看,問著“酸不酸”、“什么色兒算是熟了”。雖然價格并不便宜,但他們也都買上一點兒帶回去嘗嘗鮮。
盛產蘆薈的澎湖地區這次將其生產的各種蘆薈制品帶來,除了食用品,包括香皂、潤唇膏等衍生出的日用產品也在展售之列。經銷商王先生一邊忙著向參觀者推介,一邊回答記者的問題,他說,很希望大陸的民眾能嘗試澎湖這些最新開發產品,展覽會是一個窗口,而今后在大陸的銷售通路很關鍵,他相信大陸的市場不會讓他失望。
云林縣所產的益全香米具有芋頭香氣的香米,問世的時間僅兩年多,但在臺灣卻很暢銷。云林農產物流衷心的凌文鵬說,這種米在二〇〇三年研制成功,可以挑戰日本知名的越光米,受到臺灣民眾的喜愛,客觀上緩解了海外優質大米大量涌進臺灣對島內農產品的沖擊。
他同時說,現在云林縣生產的一種越光米已經回銷到日本,并占據了不少市場份額,這次他們也特別將這一產品帶到北京。雖然價格是每公斤四十元人民幣,但凌先生說,這其中的運輸成本其實還是可以降低的,而眾多的大陸高收入族群將是他們瞄準的客戶。
“一袋二十,三袋五十。”叫賣著自己生產的蘑菇產品,湯朝琴很自信。在他這里,菇類休閑食品如香菇素肉干,菇類保健食品如巴西蘑菇,可謂菇類食品大全。有人問能否降低價格也好多買幾袋回去,他是一點折扣都不打。
五年前入選全臺十大杰出專業農民,南投埔里鎮的湯朝琴自稱去過日本、韓國、美國、德國等很多地方,販售合作社出產的深加工菇類產品。當地政府的農業部門外出展銷農產時,臺灣大學農業教授參加學術研討,都會請上他,因為“有代表性”。
而最近走得比較勤的地方,他說是大陸。今年五月開始,先后已經在上海、廈門、福州、江蘇等地參加多個臺灣農產展銷。他說,大陸很大,展會又多,這一年來很多錢都投在大陸的航空公司上。
到北京農交會,湯朝琴只帶五、六個大箱產品。他說,這些松散貨物還挺占空間,但從高雄到北京,交通滿方便,貨流不成問題;提前七天把貨品交予聯系展務的臺灣云林農產物流,在展會前一天到北京布置展位即可。
四十多個臺灣農業企業和團體參加是屆北京農交會,在自認為比較熟悉大陸市場的老江湖湯朝琴看來,他們了解不夠、經驗不足。他認為,來大陸展銷農產,不能急著一次就要銷售多少貨品,而是要看準市場、找好經銷商。有了穩定的“通路”,將來有可能大筆地節省運費,效果最好。(來源:中新社記者 曾嘉 劉舒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