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于11月在北京召開。時隔13年,中國再次作為東道主舉辦APEC會議,本次的會議的議題和諸多看點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
近日,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傅夢孜博士應邀接受了環球網“APEC百名專家談”的大型專訪,對這次北京APEC峰會的前景進行了展望,同時也表達了對于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一些看法。
APEC三大議題互為一體;區域經濟的一體化要分清輕重緩急
近日,外交部長王毅發表了題為“北京APEC:中國準備好了!”的主旨演講,并披露了本次APEC會議的三大議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加強全方位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
傅夢孜表示,這三個議題其實都是互為一體的,在重要性上很難說哪個排第一哪個排第二。當前在亞洲地區,區域的經濟一體化可以說是非常活躍,這也是促進亞洲經濟長期發展的一個基本條件。各國間的互聯互通也是有助于支撐區域經濟長足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說,這三個議題是緊密相關聯的。
當然,現在對于亞太地區來說,區域一體化問題仍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現在我們有很多的機制正在運作,很多的談判都在進行當中,比如中韓之間,中日韓之間,中澳之間的FTA(自由貿易區)談判,還有我們與美國間的BIT(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談判和自由貿易區談判,以及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和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談判。
傅夢孜認為,區域經濟一體化要分清輕重緩急,目前全球周邊的自由貿易談判陷入停滯,因此區域性的雙邊和多邊談判更應該顯示出其決心和意志。在談判上從雙邊推動三邊,再到地圖,再到多邊,通過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來有效促進全球范圍內的自由貿易。
對于亞洲而言,“經濟問題政治化”不應成為選項
在實現互聯互通的過程當中所面臨的一些建設性問題,促使中國同另外20國一同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當然,成立的過程中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阻撓,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尼四國都沒有參加。
針對亞投行當前所面臨的這一現狀,傅夢孜強調,對于亞洲而言,經濟問題不能政治化,金融問題更不能政治化,互聯互通應該是促進亞洲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保障。現在美國向韓國、日本施加了一些壓力,認為中國發起并成立亞投行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并且削弱了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影響,應該說這種看法是有失偏頗的。
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設想以后,得到了周邊絕大多數國家的響應。傅夢孜在采訪中表示,他最近剛剛結束在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考察,大部分中亞國家對于習近平主席的“一帶一路”設想是積極響應的。亞太地區有著非常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以進一步保證商品的暢通,資本和貨幣的流通,以及各國民眾間的溝通。在這些方面,各方都擁有著一致的共識。因此,經濟問題政治化不應成為一個擺在亞洲各國面前的選項。
傅夢孜認為,現在我們面臨著一些可能不是很積極的因素,關于這一點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亞投行是一個具有開放性的組織,歡迎不同的國家自主決定加入,也不會提其他的特殊要求。這次在北京召開的APEC峰會,中方可能也會在這一問題上表明我們的一些立場。
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是亞太經濟一體化的一個自然過程
近日,據外媒報道,下輪TPP談判部長級會議將于11月8日在北京召開,TPP與亞太自貿區間的關系也再一次引發人們的關注。我們應當如何看待亞太自貿區的前景?美國主導的TPP會與亞太自貿區的建設發生什么樣的互動?
針對這一問題,傅夢孜表示,亞太自貿區的建立是以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為基礎的,而RCEP這一概念最初并不是由中國提出的,這也表明亞洲各國自身有著強烈的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需求。亞太各國,包括日本在內,拋開一些不利的政治影響不論,與中國經濟的聯系還都是非常緊密的。亞太地區當前正在形成一個有序的設計、制造、銷售、服務的網絡,并逐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即使在日本經濟界,也有一些有識之士認為日本不能因為謀求加入TPP而斷掉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的有機聯系。
亞洲各個國家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多元化,各國間有著差距顯著的發展水平和成熟度,因而RCEP不同于TPP的一點是其相對較低的準入門檻。我們不愿意設置一個特別高的門檻或者標準,然后再去試圖達成共識,而是要從簡單做起,循序漸進,讓各個國家間能夠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使各國都能有條件和資格,有權利和義務加入其中形成一個整體,并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逐漸提高一體化的水平。在這一點上,我們同美國所持有的觀點是不一樣的。
傅夢孜認為,中國并不希望亞太地區以及世界形成幾個彼此分割的陣營,因此在RCEP成形之后,也要實踐同TPP嘗試進行對接的可能性。讓亞太經濟的一體化能夠同世界的經濟發展實現對接,這也是我們中長遠的一個發展目標。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