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美國士兵等待進入胡德堡基地。
中新網11月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7日綜合外電報道,美軍多年來因伊拉克及阿富汗戰事飽受壓力,士兵自殺、憂郁癥日增。得州陸軍胡德堡軍事基地五日再傳致命槍擊案,有專家認為,這是美軍士兵戰斗壓力過大、以及被頻繁部署火線任務的爆發式體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軍控與防擴散中心秘書長洪源表示,由于身陷阿富汗和伊拉克戰事,美國陸軍士兵去年至少有二百一十八人自殺,創下歷史新高。在冷戰時期,美國平均每二點四年卷入一場對外戰爭,而冷戰以后,美國則是每一點八年就會卷入一場很難稱之為“正義”的對外戰爭。作為戰爭機器的陸軍難免不堪重負,卷入戰火的中下層官兵心里更是飽受煎熬。
陸軍接近崩潰邊緣
美國陸軍有五十萬人,駐伊拉克、阿富汗士兵有約十六萬人,只需三年時間就能把美國陸軍全部輪上一遍。而直接作戰兵力更是捉襟見肘,一個能夠派到一線作戰的陸軍士兵可能只需兩年就要被“點名”。因此經常發生有人在受傷之后,還被重新部署到阿富汗。胡德堡基地約四萬五千名士兵更是大部分被輪番部署超過四次,嚴重超出了士兵承受底線。
二戰時期哈佛大學畢業生踴躍從軍的景象已恍如隔世,各征兵站甚至開始忽視“犯罪記錄”、鼓勵“綠卡士兵”、“簽證士兵”入伍,換來迅速辦理美國國籍的允諾,緊急向美軍戰斗部隊輸送兵員。
由于兩場所謂反恐戰爭的拖累,美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士氣空前低落、軍心渙散,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新任主席馬倫上將擔心“陸軍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而且在美軍內部,長達八年的“反恐戰爭”,勝利依然遙遙無期,普遍產生了失敗和厭戰情緒。
三成士兵精神障礙
美國指揮官們認為,伊拉克和阿富汗軍隊一再調動,是自殺率和創傷后壓力與抑郁癥猛增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陸軍副總參謀長彼得.恰雷利說,創傷后壓力癥是“戰爭標志性創傷”之一,并呼吁指揮官們認真對待它。
自二○○八年八月份以來,駐伊拉克和阿富汗士兵的創傷后壓力癥和創傷性腦損傷個案,已從百分之三十八增至百分之五十八。恰雷利說,約百分之三十的駐軍可能會患上某種形式的創傷后壓力癥。
在美軍基地的一些活動上,軍人配偶常常憤怒和有點絕望地告訴軍官,她們的丈夫已連續第五次或第六次奔赴戰場,很少時間在家里,因為在家里待不多久便又要恢復訓練和再次部署。
退休軍官也曾警告說,繼二○○七年美國駐伊拉克軍隊猛增之后,陸軍承受力已達到極限。但指揮官們相信,他們已在緩和這種緊張狀況──增加士兵在兩次部署之間待在家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