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預備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林毅夫出席政協預備會議。中新社發廖攀 攝
“我是林毅夫,北京大學教授。”4日,重新當選的全國政協委員林毅夫,在分組討論中以此開場。
4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無黨派界別舉行分組討論,卸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職位的林毅夫第三個發言。此前25年間,林毅夫曾擔任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8年,我剛剛參加政協工作時,雖然中國改革開放已有十年時間,但國民的生活水平還非常低;當時中國國民收入水平比世界最窮的非洲國家水平還低。”
林毅夫介紹說,自己1987年剛從美國拿到博士學位回國時,帶回的“八大件”免稅物品分別是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及四臺電風扇,“因為當時確實沒有想到,有一天家里的每一個房間、甚至辦公室都會有空調”。
“在過去的25年間,‘中國崩潰論’此起彼伏、經常出現。國外學術界、理論界甚至包括國內一些學者,對中國的道路很沒信心。他們認為中國會崩潰并不是因為想‘唱衰’中國,而是因為中國改革發展的道路與他們的理論模式不一樣。”
林毅夫表示,回顧過去25年,中國不僅沒有崩潰,而且經濟持續發展。從1988年至2012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年均超過10%,當中還承受著很多內外的挑戰:內部有汶川大地震、非典以及加入WTO,外部有東亞金融危機和世界金融危機。
“一個強烈的對比是,與此同時,世界上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在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他們幾乎都是按照所謂‘華盛頓共識’那種理想的經濟社會轉型的道路來走的。但是現在發現,按照那些認為理想的模式來走的國家,經濟普遍是崩潰而且停滯。”
林毅夫坦言,當前,中國在轉型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包括收入分配、腐敗等,然而,這些問題在中國存在,在其他國家同樣存在,有很多甚至比中國還嚴重。“這樣一個對比,我確實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只能走自己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道路。”
他指出,中國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也必須承認繼續往前發展的任務非常艱巨。“如果那些體制性的落后和扭曲不消除的話,激烈的社會矛盾會越來越尖銳,可能會為我們進一步的發展造成巨大的傷害。”
“中國還有維持8%增長的潛力二十年。”在林毅夫看來,如果把這8%潛力發揮出來,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的目標,完全可以達到。
林毅夫表示,中國目前已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2020年,如果發展能夠繼續,中國就會變成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經濟是政治的基礎,因此在未來五到十年,中國面對的將是國際政治、經濟版塊的大的重新調整。
他說,在此版塊調整當中,必然會有一些矛盾、摩擦和沖突;但中國的發展不僅對中國有利,對世界也有利。無非就是如何存異求同,把雙方共同的利益讓世界上其他國家了解。“在此當中,國際的交流、相互的理解至關重要”。
“我愿意在未來五年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實現,與大家同心協力;讓中國從1840年開始所追求的與世界強國并列的夢想成為現實。”林毅夫說。(記者 張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