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在與民眾對立的路上越行越遠
近期的臺灣新聞,有相當一部分是關于臺當局怎樣與臺灣主流民意作對的。比如,高雄市長韓國瑜到港澳大陸進行城市交流,為高雄市農漁民打拼下了巨額訂單,但卻遭臺當局陸委會政治造謠,還要訂“韓國瑜條款”,還要罰款韓國瑜五十萬;再比如,島內前不久出現一個為民眾提供大陸惠臺“31條措施”相關咨詢的網站,可以幫助臺灣民眾了解相關信息,但卻遭到臺當局封鎖并注銷了注冊;再比如,臺灣藝人歐陽娜娜在社交平臺發聲明強調“我是中國人”,臺當局“行政院長”蘇貞昌卻稱歐陽娜娜是“被迫聲明”“不得已的表態”……看來,民進黨在與臺灣民眾對立的路上,真的是越走越遠了。
在3月27日的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安峰山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大陸推出“31條”的初衷是為了回應臺灣同胞的實際需求,實施以來已經有不少臺胞臺企從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有不少臺胞反映希望能更多了解“31條”。“關注31條”網站,就是在為臺胞在大陸的發展提供資訊信息服務,是為了方便臺胞能夠有“一站式”的了解,為臺灣同胞提供便利。民進黨當局以莫須有的罪名關閉了這個網站,難道說讓臺灣同胞知道和了解更多對他們有用和有利的資訊信息也成了民進黨當局眼中的“罪過”嗎?
正如安峰山所說,民進黨當局的這些行為,真正原因是因為他們心里害怕,害怕兩岸關系改善走好,害怕兩岸同胞走近走親,害怕臺灣民眾識破他們的底細,看穿他們為一黨之私去故意制造敵意、對立和仇恨的真實用意。就拿蘇貞昌講述歐陽娜娜事件時“抹黑”大陸來說,他說“在臺灣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講出來,不同都被社會包容”,但實際上呢?如果在臺灣什么都可以講出來,也可被“社會包容”,歐陽娜娜說“為是中國人而感到非常的自豪,更不會忘記自己的根”,為何反被綠營辱罵?民進黨助推歐陽娜娜事件在島內發酵,不難看出,其所謂的“包容”,只是針對“臺獨”分子而已,對于不同于自己的言論,他們也是仇恨得很呢。
至于韓國瑜到港澳大陸參訪受到了臺當局的多次批評,甚至造成了島內不少藍營主政的縣市長擔心臺當局可能不會再批準他們登陸交流,對此,安峰山表示,民進黨當局對于這些有利于增進兩岸同胞利益福祉的事情進行阻撓和限制,是不會得人心的。大陸順應兩岸同胞希望加強交流合作的共同心愿和臺灣同胞期望獲得更好發展機會的實際需求,不斷推出惠及臺灣同胞的各項政策措施,為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提供同等待遇,受到了廣大臺灣同胞的歡迎和肯定。而民進黨當局卻站在臺灣同胞利益的對立面,出于一黨之私,處處設置障礙,他們這樣做是在損害臺灣同胞獲得美好生活的權利,是在阻礙臺灣民眾實現自身更大更好發展的機會。
總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兩岸主流民意,也是歷史潮流與大勢,任何個人與勢力都不可阻擋得住。雖然因為“臺獨”作祟,兩岸關系發展一路坎坷,但兩岸同胞是一家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停止交流與合作。正如安峰山所說:我們會繼續加強和推動兩岸民間各界交流合作,在進一步落實“31條措施”的基礎上,會繼續推出更多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努力讓兩岸同胞走得越近越親,讓兩岸關系發展越實越好,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中國臺灣網網友:郭冰)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