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的歲月里;旅游的地方無數,但真正接觸到“游覽車”僅及于臺灣與大陸!(因為筆者旅行從不跟團,所以不會接觸到)。話說回來,談談兩岸親身體驗“游覽車”的印象吧!
在臺灣莫過于就是學生時期校外教學了!由于人數眾多,所搭乘的一定是“大巴”并且座無虛席!“悶”、“吵”、“暈車”應該是我們許多搭過游覽車的人的感受。而大巴是什么樣的一個概念呢?36至43人座,筆者相信;許多學校、工商企業、民間團體,可能因人數眾多礙于成本的考慮,絕大多數會選擇“大型游覽車”!一車到底,絕不換車。至少這是筆者有親身經歷過的。
在大陸,筆者接觸的都是參訪團,問題來啰!按照慣例,參訪團的人數基本上是不少的,但是,筆者所搭乘的大多是“中型巴士”(還不會坐滿,舒適度的問題)另外;可能到達某個目的地,因安全考慮,便會安排全體人員下車,換更小型的車!當然,其他參訪團是否也是如此不見得,可整體來說,這過程是輕松、安全、自在的。
回過頭來;我們談談“游覽車”和“駕駛”的問題。
游覽車:
1、車輛年限的問題。(五年以內無事故)
2、依據大、中、小型的游覽車,能走的路線有區別(愈危險的路線,大車愈不合適)
3、車輛定期檢測保養。
4、每日出發載客前的再次安全檢查。
駕駛:
1、駕駛本身的身體狀況。
2、對車況熟悉度、路線是否適合該車前往的地方。
3、駕駛的公共道德駕駛。
4、危機處理的應變能力。
(以上只是大致舉例)
綜觀上述;近年陸團赴臺旅游事故頻繁,令人憂心臺灣在所謂的“質量、安全”把關上是否做的不夠嚴謹?“開心出游、平安回家”這不是口號,而是得貫徹執行的事項,意外發生;誰都不樂見!無論是何種情況痛失至親,沒親身經歷過是不會懂受害者家屬的悲痛。筆者呼吁臺當局應重視旅游安全問題,并且嚴格把關,兩岸同胞無論是哪方遇難,都要有同理心!不是事情過了就算了。讓時間沖淡一切,絕不是處理事情的態度與方法。(黃子榕,作者系臺灣兩岸經貿文化發展協會會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