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上,反思腐敗背后的家風問題,認為反腐敗就要正家風、嚴家教,把好防腐拒變的大門,已經成為代表委員們的普遍共識。這種認識,很大程度上源于對腐敗共性問題的深刻剖析。
日前,劉云山同志在參加陜西團審議時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從近年來查處的一些案件看,出問題的干部普遍家風不正、家教不嚴,家屬親屬相互影響、惡性循環,形成了家族式窩案、家族式腐敗。
從許多案例來看,不少官員的腐敗之路上,閃現其家人的身影,出現了“父子兵”、“夫妻檔”等現象。家族式腐敗,實質是以親緣關系為紐帶,以利益為推手,夫妻、父子、七大姑、八大姨齊上陣,臺前幕后分工合作,極盡貪腐之能事,形成了一個共腐關系圈。
比如,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劉卓志,其妻為其打理多年受賄款項;山東省原副省長黃勝通過其妻子、兒子受賄;劉鐵男則陷入了“老子辦事,兒子收錢”的貪腐泥沼。前不久,媒體披露,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原江西省委書記蘇榮本人懺悔,家就是權錢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權錢交易所所長,不僅全家老小參與腐敗,也帶壞了干部隊伍、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壞了政治態。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家庭是反腐倡廉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領導干部不同于普通公民,他們手中握有權力、能夠調配資源,受到的各種誘惑乃至“圍獵”是一般人不可想象的。
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因而,作為領導干部光潔身自好還不夠,職務越高、手中權力越大,就越要管好家里人、身邊人,從嚴要求親屬,共同構筑反腐的家庭防線,防止一些人從家門打開貪污腐敗的缺口。近年來頻現的夫妻共貪污、子女同受賄等“家族式腐敗”現象敲響了警鐘。“一人不廉,全家不圓”,如果搞“全家腐”,其結果必定是“全家覆”。在反腐高壓態勢下,紀檢部門對這類毒瘤更會堅持零容忍態度,堅決加以遏制。
全面從嚴治黨,必須管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家風不嚴、后院失守的諸多教訓,則警示我們,從嚴治吏必須抓緊抓好家風建設。一方面,加強思想教育,涵養崇尚廉潔、遵紀守法的家庭文化。領導干部不僅要把家風狀況放在心上,為全家樹立廉潔做人做事的榜樣,更要加強“身邊人”的廉政教育,使親屬樹立正確價值觀,深刻認識腐敗對家庭的危害性,主動端正家風。另一方面,則需要加強制度建設,織密關住權力的籠子。總之,只有不斷完善各項制度,加大執行和問責力度,讓公眾充分參與監督,才能構筑起防止干部及其家屬貪腐的防火墻,為凈化干部家風和政治生態打下堅實基礎。(中國臺灣網網友:流浪孤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