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南京市建鄴區對政府門戶網站上“市委書記和市長不同時間視察的報道雷同”事件作出回應,CBD投資部負責人為迅速完成信息報送任務,在未充分掌握領導講話具體內容的情況下,按前次內容編寫了完全相同的信息。目前,該負責人被停職檢查。(人民網,8月13日)
記得小時候看電視,第幾集下面總少不了“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提示,當時不解其意;大人說那是因為故事都是編的,為了避免觀眾當真,惹出麻煩,所以就加了這么一句。
如果說電視劇情節的雷同可以用巧合來形容,那么文章的雷同恐怕就只有用抄襲來解釋。古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天才總是極少數,大多數普通人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變幻出無窮的花樣,似乎不太現實,于是在寫文章時從別人那里牽取騰挪,也就成了順利成章的事;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抄襲也變得分外便捷:只需要選中、復制、粘貼,在稍作修改,便可以成為一篇新的文章。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世界里,除非影響極大,否則根本無人關注;這無疑極大地助長了抄襲之風。
尤其是政府機關文山高聳、會海洶涌,不僅公文多,領導講話也多,且不管什么文章都需要洋洋灑灑上萬字,還要保證政治正確,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怎么辦?抄!
于是不管是匯報、講話,亦或許是檢查、通報,都是下級抄上級,今年超去年,本地抄外地,東拼西湊、張冠李戴,一篇文章就出爐了,而內容撞車也就在在所難免。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本次報道雷同,其實不算偶然——畢竟之前,已經有太多的雷同事故,還有更多的沒有被曝光的抄襲事件。說到底都是在形式主義的影響下,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的老問題。只不過這次是在同一家網站上、同一個單位自己抄襲自己,太低劣、太明顯,所以被揪了出來。
事實上,這種文章抄襲,固然浪費了口水和精力,損耗了行政資源,但終究不會帶來嚴重的損失;比它更可怕的則是事故雷同。各種層出不窮的安全事故,不管是煤礦安全、食品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建筑質量安全一旦發生,往往直接造成人員傷亡,但這些事故發生的原因卻總是大同小異:政績觀的錯位、主觀上的疏忽、監管上的缺位等等。
因此,對于這起事件的負責人,固然需要從嚴處理,但是類似的“雷同”事故,更需要注意。報道雷同,不過是世人茶余飯后的笑料;但如果檢查方式雷同、事故原因雷同,可能就會吞噬生命。(中國臺灣網網友:周文郁)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