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新聞宣傳局了解到,近期網上流傳的所謂“新疆籍艾滋病人通過滴血食物傳播病毒”等信息,已經有關部門查明均屬謠言,多名捏造事實、編造和傳播謠言者已被公安部門依法予以治安拘留處罰。
如今是互聯網時代,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4.85億,。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發布傳播信息,進行文化娛樂活動,人們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對人們的吸引魅力簡直無法抗拒,上網幾乎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一些人別有用心,在互聯網上編造和傳播謠言,這種行為正像瘟疫一樣蔓延和擴散,混淆視聽,把我們搞得真假難辨。這種行為踐踏了社會公德底線,擾亂了互聯網傳播秩序,損害了社會公共環境,引起了公憤,早就該好好收拾了。現在,有關部門應傾聽民聲,加快立法懲處力度。
要遏制網絡謠言的傳播,離不開廣大網民的文明行為。之所以有網絡謠言的編造與傳播,還是因為有許多網民為之埋單。一些網民情調不高,缺乏理性,對“下三爛”的、烏七八糟的東西津津樂道,不負責任地轉播轉載,這就為網絡謠言提供了滋生蔓延的溫床,從受害者變為販毒者的幫兇。如果我們保持理性,不道聽途說,不充當下一個傳播者,就不可能陷入了網絡謠言的陷阱。因而,廣大網民應共同維護和諧的網上環境,要學會做一個智者,不信謠、不傳謠,理性思考,文明表達。
遏制網絡謠言的傳播,關鍵是網絡媒體要負起責任來。我們獲取的絕大多數信息是從各種網絡大媒體上得來的。網絡媒體是信息的發布源。一些網媒為了吸住網民的眼珠,賺得盆滿缽滿,放棄了核查審查信息真實性的重要責任,為網絡謠言的傳播,大開綠燈。不客氣地說,國內的網媒對網絡謠言的傳播難辭其咎。顯然,網媒要自覺履行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加強信息發布管理,讓自己免于“被販毒”。(中國臺灣網網友:于文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