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黑白照片上,滿面胡須的史蒂夫·喬布斯身穿標志性的圓領套頭衫,一手托腮,圓圓鏡片后深邃的眼神里,似乎仍藏著未盡話語,以及秘而不宣的驚天創意……美國蘋果公司5日在官方網站首頁貼出喬布斯遺照,同時宣告這位傳奇人物于當天早些時候去世。
最早那個有關蘋果的故事,發生在《圣經》里:夏娃在伊甸園采取違禁行動,偷吃了象征著情欲的蘋果。她就此發現了情欲、做愛、羞恥和遮蔽的真理。于是,在那第一顆世界著名的蘋果上,有著西方人關于信仰、禁忌的寄托,同時,還有著對于宗教、神學的迷信。
第二顆聚焦世界目光的蘋果,是砸中牛頓腦袋的那顆。奠基世界科學界的萬有引力,成為此后許多科技創新的根基——科技創新、工業革命,再到后來物質生產的不斷提速,資本主義矛盾的持續暴露……誰能想到,當年那顆普通的蘋果,為我們今天燈紅酒綠的世界設計了草圖?
再到現在的喬布斯,科技文明與人類的物質欲望、游戲心理結合得那么天衣無縫,以至于喬布斯的離去,不僅僅代表著一位改變人類生活的天才的逝去,更代表著一種現代科技文明與人類物質欲望的相互交融的開始——甚至可以說,正是喬布斯的逝去、蘋果王國的震動,才讓人們更加清楚地意識到:科技正在更加深刻地服務于人,服務于人的欲望。
作為對一位天才的悼念,已經有學者開始預測:下一顆“蘋果”該是什么?又將怎樣改變人類的生存狀態?如果作為學理上的探討,無疑脫離不開物質、科技以及欲望,必須承認,這是深刻的,也是及時的。但是,也必須看到:這樣的探討并不完整。尚存疑問的是:伴隨著科技文明的不斷發展、人類欲望的不斷滿足,人類心靈深處的那些與生俱來的,假丑惡,又如何得到遏制?在現代科技不斷滿足人類欲望,不斷刺激、釋放新的欲望的當下,又如何遏制那些對于文明來說,是負面的、不正當的欲求?如何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寬容、和善的蘋果,從哪一顆樹上長出來?
在物質滿足的同時,我們有理由用一種長遠的眼光,關懷精神的發展軌跡。(中國臺灣網網友:郭楊陽)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