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讓臺灣經濟成了“新南向政策”的“炮灰”
【兩岸快評第1106期】
18日,印度當地政府公布了關于一周前發生在印度班加羅爾地區臺灣企業——緯創公司新廠區內騷亂事件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將事件責任全部推給了緯創公司,并表示將展開調查,追究這些責任。這一結果再次引發了關于民進黨當局“力推”的所謂“新南向政策”對臺灣經濟影響的討論和思考。
針對此次騷亂,緯創公司一再強調其為“犯罪”事件,而不是因為勞資糾紛所引發的“罷工”,并始終強烈否認曾經克扣工資,堅稱他們每月都是根據合約按時向勞務中介公司支付所有款項,用以支付工人薪資。緯創公司還表示,參與打砸搶的并非工廠員工,而是“外部人員”,并抱怨當地治安狀況長期以來都很差,導致此次“打砸搶”事件發生。但工廠所在的卡納塔克邦地方政府公布的調查結果卻與此大相徑庭。官方調查報告聲稱,緯創公司在班加羅爾的工廠存在剝削印度工人的行為,包括但不限于普遍性的壓低工資、延長工作時間、缺乏勞動保護。這預示著緯創公司不僅要自己承擔高達700萬美元的廠區損失,還要面臨印度政府對其“違規經營”的全面調查,并為這些“違規”接受處罰。
作為蘋果公司第三大代工企業的臺灣緯創公司,在2020年開始將生產重點轉入到印度境內,增建班加羅爾新廠區。但印度地方邦高度自治,各邦有關投資與勞動的法規差異巨大,且缺乏系統性。這次出問題的其實是與緯創合作的當地勞動中介公司,但由于法規的不明確、不健全,處罰的板子只能是打在緯創的身上。緯創此次始終拿不出印度工人上下班的刷卡記錄來證明自己的加班補貼是精準發放,但事實上并非廠區沒有刷卡制度,而是刷卡制度在印度的企業文化中無法得到貫徹實施。巨大的法制和文化差異給“南下”的臺灣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風險。
反觀臺灣企業在大陸的運營情況不難看出,龐大的市場和“31條措施”等優惠政策注定了祖國大陸才是臺灣企業發展的最佳沃土。但民進黨當局總是幻想著與大陸“脫鉤”,炮制出莫名其妙的“新南向政策”。如果說緯創印度工廠事件是一個點的話,那下面一組數字就足以構成一個面了:2020年前10個月,臺灣對東盟地區出口僅432.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2%;對大陸出口達到1613.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8%;對大陸出口額占臺灣出口總額的43.6%。在推行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四年之后,面對上述的事件“點”和數字“面”,真不知道民進黨當局哪里還有信心繼續“胡折騰”下去?
疫情之下,臺灣島內經濟嚴重受創。而大陸作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是臺灣經濟擺脫困境的唯一依靠。臺灣經濟發展事關2300萬臺灣民眾的福祉,莫要讓它成了“新南向政策”的“炮灰”。(中國臺灣網網友:廣安散人)
。ū疚臑橥陡遄髌,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