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X-47B無人機
新聞提示
今年上半年,軍用無人機發展再掀熱潮。美無人機成功從航母彈射起飛,歐洲隱形無人機亮相巴黎航展,俄羅斯啟動攻擊型無人機計劃……
有專家稱,無人機已成為瞄準未來戰爭的軍備競賽焦點。那么,軍用無人機可能向哪些方向進化?本文試圖為讀者梳理一二。
進化特征一 高速隱身巡航
腳踏風火輪——打擊“時敏目標”不是夢想
370秒,飛行距離約425公里。
這是美國X-51A無人機第4次試飛時刷新的數據。盡管起飛后僅幾分鐘就墜海,盡管沒有達到6倍音速的飛行設計速度,但美國軍方仍然對此感到滿意——X-51A并非第一種在大氣層內達到高超音速的飛行器,但卻是保持時間最長的。
X-51A身上具備的這種能力,讓美國人對打擊“時敏目標”更有信心。何為“時敏目標”?美國人舉了個例子:一位恐怖分子頭目突然從山洞里冒出來,要和他的部下開個會,然后馬上消失。這就是時敏目標——當然,這種目標還可能是別的,比如不停轉移的導彈發射車。
這邊廂,美國人傾力為無人機打造“風火輪”;那邊廂,歐洲人正加緊為無人機趕制“隱身衣”。
6月中旬的巴黎航展上,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6國聯合研制的“神經元”無人機向觀眾靜態展示。隱身性能是該機的突出優點,該機翼展尺寸與“幻影-2000”相當,但顯示在雷達屏幕上的尺寸卻不超過一只麻雀。“神經元”無人機可發揮隱身性能好和突防能力強的優勢,誘敵暴露目標,并對其實施快速攻擊,甚至可以在隱身模式下自主發射武器。
進化特征二 自主化能力
加裝智慧腦——“終結者”跳出了屏幕
那天,美國海軍“布什”號航母以30節的速度航行在大西洋上,酷似蝙蝠的X-47B無人機如同幽靈,自動滑上了航母的一號彈射位。“黃背心”做出標準的“航母Style”,彈射器松開,無人機滑行了幾十米后躍入天空……
“這是邁向海軍航空兵未來的一大步。”美海軍特德·布蘭奇少將難抑激動。
這一步的確夠大。不僅在于這是世界第一種艦載隱身無人攻擊機的艦上首飛,更在于X-47B遠比目前使用的遙控駕駛飛機更具有自主能力。一個國際組織在報告中稱,該無人機是幾種“幾乎不需要人類干預的全自動化武器”之一。只在電影里出現的“終結者”跳出了屏幕,只不過目前它并非人形。
具有類似功能的還有英國人研制的“雷神”無人機。“雷神”可按照設定的要求滑行、起飛,并沿著搜索空域和最佳航線航行,自動躲避威脅或者選擇需要打擊的目標,一旦獲得授權,它將自主發起攻擊。
有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有人遙控的無人機在巴基斯坦共造成3533人喪生,其中884人為平民。如果換成是自主化的無人機,后果又會如何?這就不難理解,聯合國特別報告員海因斯為什么要建議聯合國機構,呼吁各國凍結這類包括無人機在內的“殺人機器人”了。
進化特征三 電磁防護
苦練金鐘罩——想捕獲沒那么容易
近兩年,伊朗兩度宣布捕獲美國先進無人機。不過今后,有誰想要再度復制伊朗的成功恐怕就很難了——無人機大國正加緊增強無人機防御能力的“金鐘罩”,以防止無人機被捕。
前不久,以色列一家公司展出了一種用于無人機系統的自防御電子戰系統。這種系統不僅有助于保護無人機平臺以及平臺搭載的先進傳感器,還有助于增強無人機的情報搜集能力。
在美國,雷聲公司提出了為“捕食者”或“全球鷹”等中大型無人機安裝通用紅外對抗系統的方案,以保護無人機免遭導彈的襲擊。另一家無人機制造商則準備為“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安裝新一代防護罩,這種防護罩能抵御強電場和電磁波的干擾,為飛機的關鍵電子器件提供更強的防護能力。
進化特征四 戰術攻擊力
勤修一陽指——精確制導彈藥指哪打哪
10年前,“捕食者”無人機首次掛裝“地獄火”導彈,開無人機戰術攻擊的先河。
不過,受到無人機載彈能力和作戰環境的限制,供普通戰斗機使用的導彈武器并不適合無人機使用。不少國家開始為無人機勤修如同“一陽指”般的攻擊術——研制體積小、重量輕、威力較小的無人機精確制導彈藥。
美國為無人機專門研制了一種名為“怪獸”的導彈。該導彈最大射程可達12.5千米,采用復合制導方式,并加裝紅外成像導引頭,具備發射后不管和全天候作戰能力。
英國基于便攜式防空導彈,研制出一款用于無人機的小型空對地導彈,最大射程超過6千米,導彈的瞬時速度可達4倍音速。
非洲航宇與防務展曾展示了一款專門為無人機研制的小型空對地導彈。這種導彈可攻擊裝甲車輛、建筑物、民用車輛和人員等目標,導彈命中精度在2米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