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許月里媽媽?身體好嗎?我在香港向你問候。”
“我是許月里,身體越來越差了,謝謝你的掛念。”
……
電話那端,連著臺北一家療養院,93歲高齡的臺灣抗日老人許月里住進那里已有時日。
電話中,老人聲音微弱,身體狀況想必已大不如前,但她對記者3年前的登門訪問記憶猶新,并且為記者現在不能前來臺灣采訪表示遺憾。
2002年“8·15”日本投降日,正在臺北駐點采訪的記者走訪了唯一健在的臺灣抗日組織“工友協會”會員許月里。夜里,偏僻而破舊的臺北小樓上,一盞孤燈伴隨著這位91歲的老媽媽,她拉著記者的手,以驚人的記憶力回顧自己從16歲起便投身抗日活動的經歷,說著她與祖國的命運關聯:
“我所做的一切,是在盡中國人的義務。”
“我的父母不僅給我中國人的生命,還傾注給我中國人的血液,他們在日本殘酷統治下對子女的訓誡‘只有中國才是我們的祖國’,沸騰在我的血脈里!”
……
“今年是抗戰勝利60周年,我很想回大陸參加慶祝活動,但我的身體已經不行了,回不去了,我很遺憾啊……”臺北那一端,老人微弱的聲音透著深深的無奈,“要說自己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看到中國統一的這一天,我們臺灣同胞當年流血犧牲,不只是反抗日本的統治,更是為了回歸祖國!”
記者內心一陣悸動,1995年,抗戰勝利50周年之際,許月里作為臺灣3位抗日代表之一,被邀請回祖國大陸參加慶典,她情緒激動地向記者談起了那一幕:
“站在盧溝橋頭,當大炮連發50響時,我感到熱血要沖出我的胸膛!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奮戰和犧牲才換來這一天啊!我們中國人要是團結起來,什么事情不能做到?”
當時,老人的心情既激動,又郁憤:中國人民8年抗戰,為的是不當亡國奴;臺灣人民堅持抗日,為的是回到祖國懷抱。今天的臺灣,居然有人要為脫離中國而拼命,還賣力為日本當年的殖民統治唱贊歌,“對這種背叛臺灣人民愛國精神、背叛祖國的漢奸行為,絕不能容忍!”
記者相信,老人的心愿是如此堅定不渝,老人的郁憤仍是昨天的郁憤。為了老人的身體,記者安慰老人:保重身體,相信您一定能看到這一天!
“希望還能在臺北見到你。”老人對記者說。
3年前,許月里老人在黑夜中摸索著將記者送下樓道,分手時說的最后一句話,一直震撼著記者--“我已經年過90,對于一個人的生命來說,夠長了,但作為一個中國人來說,我覺得還沒作夠!”
記者隔著海峽,祝福這位抗日老人身體安康.(廖翊)
來源:人民網—新華社;編輯:海航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