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互聯網金融成為兩岸交流中一個場場不缺的話題。原因就是互聯網金融已成為全球化趨勢,但是海峽兩岸在互聯網金融方面卻又都存在各自強弱項,臺灣傳統金融的特點是“強而不大”,而島內互聯網企業實力一般;但大陸傳統金融特點是“大而不強”,不過,在互聯網方面,大陸企業得到了蓬勃發展。
因此,大陸的銀行、金融業要向臺灣學習,但臺灣的高科技和互聯網公司要向大陸學習。從未來兩岸合作賺全世界錢的戰略來講,兩岸間互聯網金融必須深度合作,才會從“大而不強”和“強而不大”走向“又強又大”。
然而,兩岸互聯網金融的合作似乎又不是一帆風順,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爭論一直伴隨著合作始終。
“馬云的創新是合理的!”“余額寶涉嫌違法!”“既要鼓勵創新,也要完善監管!”……在以馬云阿里系創造互聯網金融奇跡的同時,對互聯網金融的質疑聲也一直不絕于耳。
對于馬云的“余額寶”———這種大家已經習慣而且已經深入人心的金融方式,力挺者不在少數,他們認為,大陸銀行利潤大大超過其他行業,產生了不容否定的暴利問題。馬云的創新富有正義性和合理性,央行應該以規范和鼓勵為主。
甚至金融業本身,很多業內人士也贊成擴大互聯網金融在大陸經濟生活中的范圍,比如,讓互聯網企業進軍保險業等。他們認為,互聯網金融加入保險行業,從短期來看,可能對保險業沖擊很大,但從長遠看,這將使保險行業從人海戰術、粗放銷售模式中解放出來,為大陸保險業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高的效益打下非常好的基礎。而在境外,這種嘗試已經開始。如果讓大陸金融業真正適應全球化的沖擊,需要改革自身體制和機制,加快互聯網金融發展。
當然,對互聯網金融反對聲同樣不少,反對者認為,類似“余額寶”這樣的產品涉嫌違法。這樣的反對聲去年引起全社會關注,各種媒體加入了討論,然而一段時間后,互聯網金融的青睞度卻提高了。
不管是反對還是贊成,爭論依然是必要的,畢竟道理是越爭越明。不過,對于互聯網金融,后來監管層還是給予了肯定和支持。這讓互聯網金融有了一個新起點和夢想。
當然,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的支持與肯定,并不能掩飾這一創新本身存在的風險。因此,加強監管和防風險應該成為每一個互聯網金融業者的義務與責任。
隨著大陸對臺灣“三中一青”人群的關注,將會在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或在臺灣跨海創業,臺灣農產品直銷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而無論是青年創業,還是支持臺灣農產品直銷到大陸,這其中都離不開兩岸互聯網金融合作,為這些政策的落地提供必要的金融手段的支持。
甚至可以說,隨著大陸“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臺灣企業未來要搭“一帶一路”的發展,臺灣要融入區域經濟發展,都離不開兩岸互聯網金融的支持。
最近大陸批準了福建自貿區建設,這為臺灣融入區域發展提供了機遇。最近不少臺灣企業將入駐該自貿區,他們很多人將電商作為發展重點。可以預想,未來,兩岸尤其是閩臺間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都將隨跨境電商而實現最大化,盤活臺灣、帶動大陸。
跨境電商發展中,可能讓業者最困惑的是兩岸利率不一樣、支付流程不一樣等支付問題,而現在這方面的政策也不夠細化。因此,如何讓兩岸互聯網金融為兩岸經貿服務,需要兩岸金融業的通力合作,兩岸可以通過相關協會對接,形成一致標準,解決發展中的難題。
因此,在兩岸互聯網金融合作上,我們首先必須解決一個統一的認識問題,只有統一認識,才可能解決政策制定與落實的問題。首先,業內外必須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成為一種趨勢。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百姓習慣于通過網絡渠道借款、投資、理財,民間金融的活力得以大大釋放。其次,大陸互聯網金融發展大勢已定,監管層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和發展的方向、政策、理念沒有改變,監管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公平的市場秩序,安全的市場環境會讓互聯網金融走得更好更遠。
既然前景和政策基礎都具備,剩下的就是監管與防風險問題。
結合目前兩岸互聯網發展情況,對未來兩岸互聯網金融的合作與發展有幾點建議:一是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簽署后,貨幣結算渠道將進一步暢通,人民幣業務發展的各項技術已基本具備,所以,目前兩岸應大力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二是積極推進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合作。要順應互聯網金融發展大趨勢,加快利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的業務模式,共同推動跨境網銀,跨境電子商務支付,供應鏈融資,互聯網理財等領域的創新。在網絡金融安全等方面加強合作,使互聯網金融成為兩岸合作的一個新亮點。(劉曉杰 作者單位:農信銀資清算中心)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