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福建居民赴金門、馬祖、澎湖等臺灣離島“個人游”正式啟動。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石正方今日在華廣網刊文表示,福建居民赴臺灣離島“個人游”啟動,是兩岸旅游合作的一大盛事,也是“海峽旅游”的重大進步。它為海峽旅游的大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新動力,海峽旅游將因而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全文摘要如下:
7月29日,福建居民赴金門、馬祖、澎湖等臺灣離島“個人游”正式啟動。按照兩岸有關部門協商結果,離島“個人游”首階段限福建省居民(目前開放區域包括福建省的福州市、廈門市、漳州市、泉州市、莆田市、三明市、南平市、龍巖市、寧德市、平潭綜合試驗區),未來視實施情況漸進開放;就相關政策來看,較此前啟動的京、滬、廈三地居民赴臺本島是點兒“個人游”,除同樣要求停留時間不超過15天外,其余更加寬松,沒有每日旅客定額限制,也不要求財力證明,在申辦方面也趨簡單快捷,從而凸顯海西對臺旅游先行先試政策開放力度。
福建居民赴臺灣離島“個人游”啟動,是兩岸旅游合作的一大盛事,也是“海峽旅游”的重大進步。近年來,福建力推“海峽旅游”概念,致力于建立兩岸旅游互動合作機制,謀求兩岸旅游景區和線路對接及在客源互送、信息共享、線路互推、市場對接上的深度合作,以及全力打造“小三通”黃金旅游通道,聯手設計經“小三通”往來兩岸的“一程多站式”精品旅游路線等;并通過諸如“海峽旅游博覽會”、“海峽旅游聯盟”、“海峽兩岸茶博會”、“海峽兩岸花博會”等平臺,“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泉州鄭成功文化節”等文化節慶活動,積極面向兩岸四地推介“海峽旅游”,使“海峽旅游”品牌效應日益顯現:不但海峽旅游規模快速成長,而且不斷拓展新市場、開發新業態,開創新旅游合作模式,提出閩臺鄉村旅游、海峽智能旅游、兩岸四地“一程多站”旅游等新概念。凡此種種新氣象新發展,顯示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合作正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推進。據統計,截止2010年底,經福建口岸赴金馬澎和臺灣本島旅游達37.4萬人次,其中赴臺灣本島旅游超過27萬人次,占全國14.3%;臺胞來閩旅游人數累計突破1200萬人次,占全國1/5左右,表明福建已成為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的前沿平臺、重要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
值此海峽旅游繁榮發展的大背景下,國家給予福建先行開放赴臺灣離島“個人游”的政策支持,無疑為海峽旅游增添新內容,注入新動力。借由離島“個人游”的率先啟動,福建在對臺旅游合作方面再獲先機(日前廈門市已列為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另外獲準自6月12日起辦理計劃在廈門暫住1個月以上的非閩籍居民在廈辦理赴金門旅游),一方面將有力促進福建居民赴臺游,提升福建對臺旅游樞紐口岸的影響力,促進“小三通”旅游通道和海峽旅游區繁榮發展,同時助推福建與金馬澎地區的旅游、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還將通過相應配套政策的完善和“小三通”旅游制度化的建構,為以后大陸居民赴臺游的全面開放積累寶貴的經驗。此外,離島“小三通”個人游較之團組游需要更為周全、細致的服務和出發地及目的地之間信息溝通迅捷通暢,因而,將有助于廈門、福州、泉州等“小三通”口岸城市的旅游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福建省首批開放離島個人游的城市還包括平潭,相信此舉將促使平潭更快地成長為海峽旅游區的重要節點城市和新海峽旅游區的新樞紐平臺,有利于其加快“海西‘離岸’式旅游、文化、經貿合作綜合試驗區”建設步伐。
總之,福建居民赴臺離島“個人游”的啟動,為海峽旅游的大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新動力,海峽旅游將因而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