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力量對比發生變化,中美非對稱性均衡已被打破,網絡空間不僅成為中美較量的新領域,也成為中美競合的新型復合體。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在第8屆中美互聯網論壇上發表題為“互利共贏,領航未來”的主旨演講,明確指出互利共贏始終是中美網絡關系的主流。中美只有向前看,才能為中美網絡關系不斷注入正能量,引領航船駛向幸福的彼岸。
當前,中美網絡空間摩擦點主要聚焦三個方面:
一是中美互相指責對方進行網絡攻擊。斯諾登揭露美國對中國政府開展廣泛的監控并竊取了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的產品源代碼。與此同時,美國又在國際輿論場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中國黑客威脅論”的喧囂熱浪,從山東藍翔技校的黑客攻擊到Mandiant指稱中國黑客組織隸屬于解放軍部隊,再到去年起訴5名中國軍方人士竊取美國商業機密等。
二是中美網絡價值觀分歧:網絡安全審查和網絡意識形態入侵。美國認為,中國的網絡安全審查不能讓信息自由流動,損害了其互聯網公司的公平競爭機會。而中國認為,美國積極推行“網絡自由”戰略意在加強意識形態滲透。
三是中美現實摩擦引發網上攻擊。美國轟炸中國大使館事件、中美撞機事件、谷歌事件等沖突中都出現了中美黑客較量。
如何應對當前中美網絡空間的沖突和摩擦? 正如魯煒主任指出的——向前看,中美網絡關系要向前看。
向前看,就是要維護我們共同的利益,應對我們共同的風險,不開倒車,不生枝節,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合作中化解分歧。 中國是黑客攻擊的受害國,中美雙方在網絡安全上有共同關切,中國也是網絡安全的堅定維護者,中美應該共同應對,共同打擊網絡犯罪行為。雙方可以加強信息共享,依據法律和相關國際公約,共同打擊網絡黑客攻擊和網絡商業竊密行為,積極開展兩國互聯網應急響應合作和“二軌對話”,合力研究解決網絡安全相關問題。
向前看,就是要大處著眼、不擇細流,避免小問題釀成大事件,更不能做損人害己的事。 由于中美在網絡主權問題上分歧很大,中國可以先從網絡數據的主權管轄入手,使美國意識到其網絡攻擊實際上侵犯了中國境內網絡用戶的隱私權和企業的財產權,促使其放棄針對中國網絡和通信系統的入侵,并以此為基礎形成中美相互尊重對方網絡空間權益的共識。另外,網絡空間的無政府性、跨地域性和個人主體性會使許多偶發因素加速成為網絡沖突事件。中美雙方可以建立網絡戰略透明機制和網絡危機解決機制來應對雙方突發事件。
向前看,就是要互信互利、合作共贏,為中美網絡關系也為我們共同的利益不斷注入正能量,引領航船駛向幸福的彼岸。 建立互信,是中美網絡空間的基礎和前提;互利共贏,是中美網絡關系的本質和主流。中美兩國在網絡空間只有加強溝通,增信釋疑,才能避免戰略誤解誤判,才能真正維護好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讓互聯網更好地造福全人類。
中美網絡關系只有向前看,秉持互信互利、合作共贏的理念,才能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這也是中美避免陷入網絡空間的“修昔底德陷阱”的必然出路。(杜雁蕓,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