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對希臘債務減記,要么會出現違約,要么國內社會經濟進一步震蕩。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與歐盟達成了第三輪援助協議之后,迅速在議會通過了兩批改革方案,與國際債權人的談判也得以重新啟動,希臘希望在8月20日欠歐洲央行的債務到期之前達成援助協議。然而,三駕馬車之間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IMF希望歐盟能夠對希臘做出債務減免,而歐盟則要求希臘與IMF達成新的借貸協議。到底需不需要對希臘債務再次重組呢?這成為未來希臘債務問題的焦點所在。
齊普拉斯上臺之前曾警告國際債權人,不要假裝希臘還有能力償還債務。上臺之后齊普拉斯用盡各種手段試圖迫使國際債權人做出讓步,甚至對IMF事實上違約,這也是IMF歷史上第一次有發(fā)達國家出現違約(雖然沒宣布)。
第三輪援助協議達成之后,希臘獲得了71.6億歐元的過渡貸款,避免了進一步的違約,但這一協議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人將其類比為一戰(zhàn)后的《凡爾賽和約》,對于希臘的經濟恢復毫無幫助。債務減記的問題也就浮出水面,法國知名經濟學家皮凱蒂就批評德國才是歷史上的“老賴”,從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來講,減免債務是一種常規(guī)的做法。
IMF關于希臘債務可行性的評估報告就顯示,最近希臘的資本管制和銀行關門大大降低了其償還債務的能力,未來兩年希臘的債務率將達到200%。換言之,除了債務重組之外,希臘的經濟難以好轉。同時需要考慮到一點,希臘沒有辦法通過增發(fā)貨幣制造通脹以稀釋債務,希臘銀行體系依賴歐洲央行的基金流動性援助,但歐洲央行也不是希臘的央行。
如果不對希臘債務減記,要么會出現違約,要么國內社會經濟進一步震蕩。作為希臘最大的債權人,德國在歷史上也曾多次被債務減記,一戰(zhàn)之后,德國實際支出的賠償在200億左右,但同期吸收的外資遠遠大于這一水平。二戰(zhàn)之后,1953年對德國債務減記60%。當然,要考慮到對德國的債務減記都有地緣政治上的考量,很大程度上源于債權人的主動行為。
國際債權人目前還沒有對希臘再度債務減記的計劃,即便有的話,其規(guī)模也遠遠低于希臘的預期。在過去半年中,國際債權人與齊普拉斯的多番談判和博弈都守住了一個底線就是讓希臘還錢,最終齊普拉斯屈服了。對希臘的債務減記就寄托在債權人的“良心發(fā)現”了。
對希臘來說,債務減免是個比較遙遠的目標,而齊普拉斯面臨的首要難題是能夠將860億歐元的援助落地,同時保證國內政治不發(fā)生大的震蕩。不妙的是,9月份有可能提前舉行大選,齊普拉斯能否繼續(xù)執(zhí)政還是個問題。已經妥協的齊普拉斯,手中的籌碼所剩無幾,債務減免在渺茫的未來。(孫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