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2日電(記者 董愛波 黃東明)21日至22日,中國和俄羅斯50多個省份的政府和中小企業家代表相聚北京暢談合作。官方的積極表態和與會者的熱情表明,中俄經貿合作將不再一味依賴“高大上”的大型國有企業,未來中小企業有望成為兩國合作的新亮點。
為期兩天的首屆中俄中小企業實業論壇上,與會嘉賓就金融合作、中小企業維權、發展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媒體合作、青年創業、旅游合作等議題進行討論。此外,中俄雙方將就15個務實領域合作項目進行B2B對接并簽署相關合作協議。
天津克沃歐阿爾姆流體工程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俄羅斯獨資公司,在天津設廠已有9年時間,主要生產閥門供應俄羅斯市場。公司總經理巴拉修金告訴記者,公司年銷售額在200萬美元左右,目前經營狀況良好。他表示,希望能在論壇上找到中方的合作伙伴,進一步擴大公司的產能。
中小企業體制靈活,創新能力強,對于推動科技進步、產業升級、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中俄兩國不約而同地都對中小企業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在稅收、融資等方面出臺各項措施,并通過政府改革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在中國,中小企業已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主力軍,創造了中國近60%的經濟總量,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去年中國新增就業1300多萬人,其中80%的崗位由中小企業提供。
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在論壇上介紹,目前俄羅斯有中小企業560萬家,就業人數約1770萬。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召集專題國務會議審議中小企業扶持問題,再次提出要不斷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鼓勵民眾創業創新,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和人力支持。
目前世界經濟復蘇步履緩慢,態勢難有明顯改觀。中國經濟在轉型過程中,增速出現小幅放緩,而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國際能源價格暴跌、盧布貶值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經濟步入衰退期。
可以預見,中俄兩國開啟“自下而上”的合作模式,通過中小企業為對方國家“輸血”,為對方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對于緩解兩國經濟下行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俄中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俄方主席,俄羅斯總統企業家權益全權代表季托夫表示,俄中經貿關系高水平運行,中國已連續4年名列俄羅斯貿易伙伴榜首,但中小企業合作的潛力尚未得到挖掘。他建議,兩國應該協調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政策,在中小企業融資、企業利益保護等方面共同采取綜合措施。
以創新見長的中小企業加強合作還將有利于改善中俄貿易結構,確保兩國貿易目標的順利實現,促進兩國關系向更高水平發展。根據中俄兩國元首提出的目標,兩國貿易額在2015年要達到1000億美元,2020年提高到2000億美元。
黑龍江省副省長孫堯建議,要達到上述目標不應單純依靠消費品貿易額的增長,而是要達到工業加工制造領域的產業層次、相互配套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他以機電領域舉例說,俄羅斯有許多中小企業具有國際上前沿的競爭力,能生產出高水平的工業材料,包括新材料制品、工業半成品、零配件等,和中國企業的合作潛力巨大。
俄羅斯對外經濟銀行中小企業扶持司司長埃斯金達洛夫指出,去年兩國機電產品貿易增長60%,這其中大部分是由中小企業所貢獻的。加強俄中中小企業間的合作可以使兩國的貿易關系更加牢固。
目前,信息不通暢、語言障礙和缺乏信用體系成為阻礙中俄中小企業開展合作的難題。為此,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將在俄羅斯成立合作中心,為兩國的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法律援助、翻譯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