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日接受奧巴馬的邀請,將于今年9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建立新型大國關系決非只是兩國領導層的事,兩國社會都有很多活躍力量,它們其實每天在為這種關系做出自己的那份影響。
作者:環球時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日接受奧巴馬的邀請,將于今年9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奧巴馬剛于去年11月份訪問中國,兩國領導人很快商定習近平對美的新訪問,這是中美關系的大事件,也是對很多問題和懸念的回答。
中美關系常被說成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對雙邊關系”,這種評價已在全球輿論中不絕于耳。中美關系十分龐大,但真正刺激性的話題并不多,兩國關系的“最重要”來源于彼此的分量,以及兩國之間任何行為的巨大牽動性。
中美在意識形態上的差距是大國之間最大的,看上去也最難調和。對中美關系各種危言聳聽的分析“汗牛充棟”,但兩國沒有陷入“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的悲劇性陷阱之中,這恐怕已經是個“奇跡”。
兩國每天大概都有很多人通過媒體或者其他平臺和管道說對方的“壞話”,雙方各自的防范性措施都有緩慢加強的傾向。戰略互信在不停地談,但讓它擴大到兩國社會的廣闊面上顯然不易。懷疑對方在中美都有一定的輿論基礎,兩國都有一些圈子將這種懷疑視為愛國主義表現。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保持兩國的建設性交往是一項艱巨和富戰略蘊涵的使命。客觀說,保持兩國關系穩定的因素很多,兩國大小嫌隙一旦缺少管理就自動發酵的機會也很多,那種認為中美關系“好不到哪去也壞不到哪去”的判斷其實重在“壞不到哪去”,但它需要強有力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對兩國關系做辛勤的管理。
中美關系需要戰略性信心,兩國最高領導人的友好交往,他們向世人展示彼此的理解是這種信心的最大源泉。分別在安納伯格莊園和中南海舉行的兩次深度習奧會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取代的,習近平與奧巴馬共同制造了一種穩定性。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能夠比兩人親切握手、坦誠長談所傳遞出的信息更寶貴。
人類歷史很可能正在經歷決定性的過渡。大國興衰引發戰爭的“規律”會終止嗎?這是世界政治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問題。此外中美關系的戰略穩定性會成為對全球不穩定的有效平衡和緩沖嗎?這個問題極具現實意義。中美兩大國在替人類嘗試回答這些問題,未來十年是解答它最關鍵的時期。如果最終結局為“是”,那將是改變歷史的答案。
習奧會的廣度和深度都創下中美領導人以往會晤的記錄。兩位領導人能把一次會晤的談話長度擴展到8個小時,后又增至10個小時,這是兩人對兩國福祉和全人類和平高度負責任的表現。如果說中美兩國元首已歷史性地成為世界和平“第一責任人”的話,那么他們在一起的交流方式和成效顯然沒有辜負亞太和世界人民的期待。
離9月份還有7個月,現在就早早公布習近平對美國事訪問的消息,這使得接下來的半年多兩國都處于對這次訪問的“準備中”。按照正常邏輯,這將帶來積極和樂觀,使擴大合作有了更現實的推動力,也使避免沖突獲得更嚴肅和充分的理由。今年的中美關系大概會是“牛市”。
中美各種力量都有自己的利益,很難處處把對兩國關系的考慮放在首位。但大家應當珍惜兩位領導人對兩國關系的精心引領。建立新型大國關系決非只是兩國領導層的事,兩國社會都有很多活躍力量,它們其實每天在為這種關系做出自己的那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