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點" />
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6日報道,納爾遜·曼德拉于當地時間5日逝世,享年95歲。去世前,曼德拉的身體已經越來越虛弱。這位南非前總統曾指引他的國家,渡過了種族隔離制度結束后的那段驚心動魄的過渡時期。
1994年,他領導非洲人國民大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非國大)在南非首次民主選舉中獲勝,并成為該國第一位黑人總統。
他已淡出政界10多年,但在南非和其他國家人民的心目中,他仍繼續享有近乎神秘且神圣的地位。從很大程度上而言,這是因為在27年鐵窗生涯之后,對于追求自由的全體南非人民,不論是黑人還是白人,他依然是一個精神支柱,鼓勵他們獲得更大的自由。
實際上,他最重要的遺產或許是他持之以恒的努力——他一生致力于南非種族和解,與白人群體合作,在南非推翻殘酷壓抑的種族隔離制度時,他讓南非避免了很多人此前預測會發生的流血沖突。
1993年,他與南非種族隔離時代的最后一位總統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FW de Klerk)一同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在一屆總統任期屆滿后,曼德拉于1999年卸任,并將權力移交給塔博·姆貝基。在眾多非洲革命領導人中,這種情況相當罕見。
卸任后,他繼續作為非洲的政治元老級人物,利用他的標志性地位和無限精力,幫助布隆迪達成了結束內戰的和平協議,同時還與慈善組織合作。但在去世前的幾年里,他已完全淡出政治生活,公開露面變得越來越少。
報道稱,自詡為非洲最大經濟體的南非,繼續向世人證明了它在政治和經濟上的穩定。自1994年以來,南非已通過民主選舉更換了三次總統,不過,在曼德拉淡出政壇以后的多年里,執政黨非國大因裙帶政治、黨派主義和腐敗而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
1918年7月,曼德拉生于南非東開普省一個村莊里的一個顯赫家庭。他先是在教會學校學習,然后進入福特哈爾大學(Fort Hare),當時這所大學是專門為南非黑人設立的為數不多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但他因參加一場抗議活動(與一學生團體選舉的爭議有關)而被學校開除,后來他逃到約翰內斯堡,在那里學習法律,成為科班律師。他和他的朋友、同為斗爭英雄的奧利弗 坦博創辦了南非第一家黑人律師事務所。
在約翰內斯堡的日子里,他開始積極參與政治以及反對歧視和種族隔離的斗爭。1944年,他成為解放運動組織非國大青年聯盟的創始成員之一,并在1961年非國大的武裝組織民族之矛(Umkhonto we Sizwe)成立后成為該組織的領袖。
一年后,他因“非法越境”和“煽動工人罷工”的罪名被捕,被判監禁五年。1964年,還在服刑的他與非國大其他活動分子在臭名昭著的“瑞佛尼亞審判”(Rivonia Trial)上被控陰謀顛覆,被判終身監禁,隨即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鐵窗生涯。在監禁期間,他曾與種族隔離政府官員秘密談判,最終于1990年2月11日被釋放。在此九天前,南非解除了對非國大的禁令。
報道認為,他的總統任期因給南非帶來了穩定而廣受贊譽,但也并非毫無瑕疵,特別是在控制在南非蔓延的艾滋病疫情方面。此外,在白人統治結束以來的19年間,面對失業率高企以及貧困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壓力,非國大一直難以縮小南非黑人與白人之間日益加劇的不平等。
曼德拉有過三段婚姻,他的個人生活也曾經歷巨大波折,包括1996年他與南非備受爭議且高調的非國大成員溫妮·馬迪克澤拉·曼德拉離婚。兩年后,他與前莫桑比克政治家、莫桑比克前總統薩莫拉·馬謝爾(Samora Machel)的遺孀格拉薩·馬謝爾結婚。她仍然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