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第六屆中美互聯網論壇在北京開幕。此次論壇以“對話、溝通、理解”為主題,來自中國和美國政府有關部門、學術機構和知名互聯網企業代表,將圍繞互聯網發展治理進行對話交流。攝影:新華社記者 何俊昌
第六屆中美互聯網論壇4月9日、10日在北京進行。2007年以來,由中國互聯網協會和美國微軟公司聯合主辦的這一論壇已不定期舉辦了5次,上次是2011年12月在華盛頓。《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網絡攻擊話題升溫的背景下,網絡安全與監管等議題被提到此次論壇的首要位置。9日開幕式上,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說“中國黑客行為長久反噬中國利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錢小芊表示,中美首先應增強互聯網戰略互信,避免誤判。
一天半的論壇重頭集中在10日的分組討論上,議題包括“網絡關鍵基礎設施安全、大數據時代的隱私保護和互聯網監管”等,盡顯中美雙方的利益關切點,也即分歧點。9日開幕式發言中,這些分歧已然顯露。美聯社9日援引霍馬茨的話說,華盛頓相信源自中國的網絡侵入和竊取行為已達到“嚴重高度”,這不但破壞雙邊互信,且長久以往反噬中國利益。美駐華大使駱家輝在開幕式發言中說,中美全球兩大經濟體對網絡依賴都很深,網絡攻擊已成為中美關系中的一個棘手問題。微軟公司CEO資深顧問克瑞格-蒙迪則用“網絡恐怖主義”一詞,強調中美面臨同樣的安全挑戰,但目前中方行動力“不足”。
中國仍處于互聯網發展初級階段,“美國則是互聯網強國,在網絡空間占有絕對優勢”,錢小芊9日的主旨演講對美方所指回應強烈。他說,中國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一二月間,中國境內190余萬臺主機和超過1.14萬個網站遭受來自境外的攻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網絡空間軍事化,向別國發起網絡攻擊,既違反中國的現有法律和互聯網政策,也有悖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道德準則”。
2011年論壇時,曾有中方代表對美國咄咄逼人的全球互聯網戰略表示擔憂,當年美國連續推出《網絡空間國際戰略》和《網絡空間行動戰略》,顯示維護網絡霸權的強勢姿態,甚至表示將對嚴重網絡攻擊行為采取軍事行動。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楊明杰9日表示,網絡空間的準軍事化趨勢顯著,網絡軍備競賽正成為現實。
9日,美方發言還就互聯網自由開放和網絡監管反復“表達關切”。中方強調,兩國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網絡適用也不同。楊明杰認為,分歧雖不小,但兩國的利益關切點會越來越重合。
顯然,此次論壇以“對話、溝通、理解”為主題符合現實。多名美方代表對《環球時報》表示,加起來擁有全球1/3網民的中美必須合作,雖然互信尚有缺失,但雙方能堅持坐下來談,尋求可行的解決方式,本身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