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8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致辭。 希拉里·克林頓說,美國愿意繼續與亞太各經濟體加強合作。為期兩天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7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開幕,這是此次APEC領導人會議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攝影: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二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9月8日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拉開帷幕。不過,盡管在此次峰會開始之前,亞太地區集中出現了諸如日韓島嶼爭端、中日釣魚島糾紛等“熱門話題”,但本次APEC峰會卻沒有“吸引”到一個重要人物的參加——他就是美國總統奧巴馬。
香港中評社9月9日援引彭博社文章稱,面對近來波瀾不斷的亞太局勢,許多人都認為,高調表示要“轉向”亞洲的美國應該是時候進行一些比較高層次的外交了。但是,美國重要人物集體缺席APEC峰會的表現卻不禁令人大跌眼鏡,也讓外界懷疑美國所謂的“轉向”亞洲戰略或許只是說說罷了。
文章稱,如果奧巴馬當局認真對待本周在俄羅斯舉行的APCE峰會,那么,它表現的方式卻是十分“有趣”了。如果說奧巴馬缺席APEC領導人峰會是有正當理由的話,那么為什么連財政部長蓋特納都不參加早前在莫斯科舉行的APEC財政部長會議呢?更令人意外地是,就連美國的貿易代表柯克都跳過APEC會議和最新一輪的TPP談判,反而選擇以“個人身份”參加美國民主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代替奧巴馬出席了APEC的領導人峰會,副國務卿羅伯特 霍馬茨則填補了美國在APEC外長會議上的空缺,美國貿易副代表馬蘭提斯代替了柯克的位置,而財政部副部長布雷納德則頂了蓋特納的空缺。文章指出,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這場經濟對話中,美國總算沒有缺席。但是,從中傳遞出的外交信號卻是:美國的表現與當局所謂的“轉向”亞洲戰略并不完全相符。
文章稱,APEC會議從長期來看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短期內也可以取得切實的效果。不過也不能否認,APEC論壇也喪失了某些顯著的作用,其影響力也被例如東亞峰會等地區組織會議削弱了不少。
然而,APEC仍然有著重要的作用。文章認為,它不僅是一個思想和理念無形的“孵化器”,也是一個可以將太平洋兩岸的國家領導人聚攏在一起的論壇。正如APEC創造人之一的前澳大利亞總理保羅 基廷所指出的,這樣的會議對打破諸如中日間的僵持局面有著特別的作用。就像在聯合國大會上,國家間的私下會面可以緩解許多的緊張局勢,不論是中美間的貿易糾紛還是讓印尼同意維和部隊進駐東帝汶。即使是穿著舉辦國的當地服裝拍攝領導人大合照,都有助于消弭國家間的差異。更不用提APEC在工作層面上對國家間非正式接觸和合作慣例的鼓勵了。
文章稱,也許因為太多的美國外交官是律師出身,或者因為其霸權主義的習慣太難改變,美國的外交政策經常呈現出一種冷酷的、事務性的面貌。但是,當地區局勢日趨緊張之時,一些非正式的“閑談”反而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即使亞洲的區域性組織層出不窮,APEC的作用仍然是最核心的,也值得美國投入比現在所付出的更多的精力。正如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所言,“喋喋不休總比兵戎相見好!保ㄓ浾 郭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