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作為中國藏學家代表團成員曾先后訪問過歐美多國。所到之處從政要到智庫、媒體到普通民眾,對所謂的“西藏問題”的誤解是共同的。長期以來西方主流媒體一直戴著有色眼鏡看西藏,加上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達賴喇嘛頻頻出現(xiàn)在西方社會的各種輿論場所,從而誤導了西方世界。
近年多次出訪讓我深感,中國崛起的大國地位為我們掌握輿論主動權開辟了廣闊前景。近5年,歐美國家從政府到民間對“西藏問題”的認識有從偏激開始轉為中立,態(tài)度從強硬轉為溫和的跡象。就挪威來說,長期在“西藏問題”上持有很深的偏見。2008年盡管西藏發(fā)生了“3·14”事件,北京奧運會后我們訪問挪威時發(fā)現(xiàn),挪威各界對“西藏問題”的態(tài)度沒有想象的那樣強烈和極端。雙方交流氣氛祥和友好,一位挪威外交部官員提到挪威為中國西藏培養(yǎng)了數(shù)名社會科學家,并相信中方能提供更多了解中國的機會。
盡管如此,西方對“西藏問題”的誤解根深蒂固,徹底消除誤解需要長期艱苦努力,要不斷調(diào)整我們的對策和方法。西方公眾對西藏了解甚少,但對西藏充滿好奇,在關于西藏任何問題上的優(yōu)先解釋都會成為他們“選擇性記憶”的首要內(nèi)容。所以主動、積極、正面、客觀地報道西藏是使西方社會全面認識西藏的基礎和首要任務。上次在去往挪威卑爾根市的列車上,我們把在田野調(diào)研時拍攝的有關《格薩爾》藝人的說唱活動和藏族人婚禮的錄像給周圍的乘客觀看,引起他們極大興趣,他們說“西藏太美了!有機會一定要去西藏看看”。
在“西藏問題”上為了不讓西方輿論牽著我們的鼻子走,不打被動仗,不妨將國外媒體多請進來做報道。比如,今年6月“海外知名華文媒體聚焦四川藏區(qū)新生活”集中采訪活動成功舉行,來自20國40家媒體的記者對藏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文化保護以及地震災后重建進行實地報道,在海外引起良好反響。當然,邀請范圍可從華文媒體擴展到外文媒體。另外,可與國際知名學者、研究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西藏進行有關社會、文化變遷的研究項目,讓他們用自己的視角和研究成果向世界深度介紹西藏的真實情況。
采用西方的聲音來宣傳藏區(qū)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除了讓中國學者走出去,還可請一些友好的外國學者或學生團體,就特定議題在國外大學或研究機構,以他們的方式舉辦“西藏問題”的論壇、研討會、演說沙龍等,并在此期間配合影視展覽,或請曾到過西藏的學者、媒體記者為國外刊物、網(wǎng)絡等媒體撰稿等。德國《南德意志報》6月8日發(fā)表《神圣的表象》一文,對上世紀50年代西藏地方政府與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關系進行了揭露。今年上半年《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先后發(fā)表了題為《幸福拉薩》等文章。這在西方國家讀者和網(wǎng)民中引起較大反響。總之,在關于西藏的報道中,要做到“以我為主”,充分考慮西方民眾和受眾的心理,從實際出發(fā),采取與時俱進和客觀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