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的示威者加入到“占領華爾街”活動中。照片來源:《紐約時報》
9月17日開始的“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已經從紐約市的祖科蒂公園擴大到全美二十多個城市,在經歷了大約800人被捕或者受傷之后,美國各界對這場抗議活動仍舊處于激烈爭執之中。
有人認為這是一場反資本主義的抗議活動,因為示威者反對華爾街的大財團控制政治;有人認為這是一場針對茶黨運動孕育而生的具有左翼色彩的抗議活動,因為抗議者要求增加富人和公司的稅收,支持工會,加強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制度;有人認為這場運動受到“阿拉伯之春”和西班牙馬德里失業大游行的影響,是年輕人利用先進技術組織游行,表達他們對未來的不安。
從抗議活動的參加者來看,這確實是一支魚龍混雜的抗議隊伍。從年齡上來看,很多參加者都是十幾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很多人還是在校學生;當然隨著抗議活動的擴大,很多年長的人士也加入其中。從參加者的政治立場來看,有自由派、中間派、社會主義者、保守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以及自由意志主義者。從參加者的宗教信仰來看,有基督教、猶太教、穆斯林以及無神論者。
如果從這么多“不同”中找出參加者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不是富人。從各種采訪記錄中可以看到,參加抗議活動的人群中有失業者、在校學生、保姆、護士、公車司機、小公司雇員等等。
這場平民抗議活動從一開始就沒有受到美國主流大媒體的青睞。和這一現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抗議活動在臉譜、推特等各種社交網站上掀起了巨大的聲浪。據報道,上周五推特用戶在網站上每小時平均發布10萬到15萬條關于抗議活動的信息。
這場運動最初起源于2011年7月加拿大一個反消費主義的雜志所發出的一個倡議。雜志號召發起一個和平占領華爾街的活動,以抗議大公司對民主的影響,解決日益增長的貧富差距,以及全球經濟危機之后對肇事者追究法律行為的缺失。號召還希望奧巴馬總統成立一個總統委員會,結束金錢對國會議員的影響。
受到這個號召的鼓舞,紐約市的一些團體開始在一些公開場所組織集會,最后導致了9月17日華爾街大游行。游行隊伍在向華爾街進發的過程中,受到警察的阻攔,最后在附近的祖科蒂公園扎營安寨,開始了曠日已久的抗議活動。和其它公立公園不同的是,祖科蒂公園屬于一家私人公司。這意味著警察不能在這個公園隨意逮捕或者驅趕示威者。而在市屬的公立公園里,夜里露宿公園是不允許的。
著名的自由派評論員摩爾說,和其它抗議活動不同的是,“占領華爾街”在代表各方聲音的同時又有一個集中的訴求,那就是關于政府腐敗以及大公司和1%的富人對法制和政治的過度影響。這也正如一條著名口號所言:“我們99%的人不能再繼續容忍1%的人的貪婪與腐敗”。
輿論普遍認為,這場抗議活動反應了美國大眾對目前狀況的極度不滿。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三年時間已經過去了,美國經濟狀況并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失業率仍舊高達9.1%,同時還有2千5百萬美國人尋找全職工作。
而與此同時,5%的美國富人卻掌握著72%的財富。一手造成金融危機的華爾街大銀行家仍舊沒有受到任何法律制裁。聲稱要加強對華爾街監管的奧巴馬政府,在以華爾街出身的財長蓋納的領導下,并沒有出臺任何實質性和強有力的相關措施。2010年7月通過的金融改革法案,雖然聲稱保護金融系統中的消費者,但是大銀行又巧辨名利,將很多負擔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如最近銀行大額美洲銀行和花旗銀行紛紛通過更嚴厲的消費者條例。美洲銀行將從2012年起每月收取5美元的手續費;花旗銀行則提高了免除服務費的每月存款最低限額。
一位抗議者在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時說,“奧巴馬的政策有著極大的不連續性。他現在已經和選民脫節了,正忙著籌款10億美元來連任呢!
在這種情況下,奧巴馬政府對于“占領華爾街”運動采取了非常謹慎的態度,對抗議者和華爾街兩方盡量不做過于強硬的批評。在上周四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中,奧巴馬即對運動表達了同情之心,又捍衛了自己的經濟復蘇政策以及銀行改革措施。
他首先對抗議者表達了同情,說,“這些天來,很多做正確事情的人卻沒有受到獎賞,而那些做錯事的人卻受到獎勵。這將在2012年以及之后的政治中有所表現,直到人們感覺回歸到美國一些傳統的價值觀上!
在被記者繼續追問他的政府沒有起訴任何不按規定操作的華爾街總裁時,奧巴馬解釋到,雷曼的垮臺、及其之后金融危機和次級貸款慘敗中的一個大問題是很多事情并不是非法的,而僅僅是不道德、不合適或者不計后果的。言外之意,政府并沒有足夠的理由來追究這些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