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網絡轉載的這個標題——“調查稱近半年輕人認為升職壓力大,部分人拒升遷”,我原以為是說,年輕人都想升職卻面臨巨大晉升壓力呢,看完全文才知道,原來所謂的“升職壓力大”,是指本來有機會升職,但部分人覺得升職后,要面對職場上復雜的人際關系,會加重工作和精神上的雙重負荷,從而倍感壓力,所以才會有拒升的無奈選擇。(11月13日《中國青年報》)
雖然說,這個抽樣調查顯示,過半的年輕人認為理想職位不在高低,能找到合適的用武之地最重要。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一個前提,那就是這種“能升而拒升”的選擇,到底是當事人真正的自主自愿,還是迫于無奈,多番權衡之下的次優之選?
“拒升遷”如果真是年輕人自發自愿,是毫無干擾地發自內心的客觀首選,那么,這個“價值多元”和“獨立自主”的價值標簽才能蓋棺論定。可是,如果說所謂的“拒升”并非和職場價值選擇相關,而只是和俗世職場種種非業務的束縛相聯,那么你要說這里面有多少正向的激勵勵志價值,就還真不好說了。畢竟,從現實角度講,升職一般意味著更廣闊的工作平臺,更優渥的福利待遇,所以只要升遷意味著工作上的晉升和業務方面的精進,那么愿意升遷的應該是多數。可是,僅從抽樣的受訪者觀感來看,他們所懼的升遷壓力,卻都并非來自業務方面,而多是和工作及業務不沾邊的所謂“復雜人際關系”方面。 優秀的人才,如果因為被那些無謂的“復雜人際關系”,乃至是“職場斗爭學”而嚇退,那么這樣的“拒升遷”里的正向價值就極其有限了。如何療治,顯然又不是青年才俊“升還是不升”這道選擇題可以全部涵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