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信托進行融資的項目,要么是為了繞過監管,要么不符合銀行的準入條件,要么是中小企業,這些客戶和業務本身風險就比較大。
如果問最近幾年金融業中哪個行業最火?很多人直覺認為是銀行,其實不然,最火爆的應非信托業莫屬。2008年以來中國信托業經歷了一輪“野蠻生長”,近三年總資產年化增長率高達58%。而銀行業同期總資產年化增長率20.8%,遠低于信托業。
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數據,截至三季度末信托業資產達到6.32萬億元,延續了前幾年資產規?焖亠j升的態勢,資產規模再創新高。特別是三季度信托業資產規模單季增加7800億,增量超過上半年(7300億),前三季度增速達31.4%。相比之下,三季度保險業總資產6.9萬億,增速回落到個位數以內。按此測算,最遲到明年一季度,信托業將超過保險業,一舉成為僅次于銀行業的中國金融業老二。
信托業的發展,與“四萬億”出臺,以及2010年后央行加強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控制有直接關系。信托公司憑借“信托”特性而成為特殊目的機構(SPV),加之融資操作上的便利,在銀行貸款規模受到限制的條件下,信托產品成為介于銀行信貸和民間借貸之間的金融產品,較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自身迅速擴張。
但近幾年信托業的快速發展,相應而來的是對風險的憂慮。
通過信托進行融資的項目,要么是為了繞過監管,要么不符合銀行的準入條件,要么是中小企業,這些客戶和業務本身風險就比較大。信托項目主要集中于房地產、礦產與資源、藝術品、政府融資平臺等領域,這些領域都有市場變化快、風險較大的共同特點。例如,目前房地產信托發行規模6800億元左右,募集成本在12%-20%左右,未來一至兩年將集中到期兌付,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縱觀整個信托業,四年間資產翻4-5倍的信托公司比比皆是,無論是項目管理、人力資源和風險控制等都存在跟不上的情況,一些劣質項目倉促上馬,潛在風險不斷加大。例如6月底,業內規模較大的中誠信托公司發布公告,該公司發起的30.3億元“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托”,因集團實際控制人無法償還民間借貸被警方控制,加之并購的部分煤礦未能如期復產,該信托計劃面臨著極大的到期不能兌付風險,目前地方政府已介入。
信托業下一步向何處去?隨著證券公司業務創新范圍的擴大,未來信托業將面臨著來自銀行、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多方面的競爭。但由于加之“船小好調頭”,信托公司能夠根據宏觀調控和監管政策來快速調整其自身業務模式和主營產品,預計其在未來仍將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縱觀全球金融業,信托業從來未曾經歷過中國近幾年的發展“瘋狂”,對風險的管控自然也沒有國際經驗可借鑒。對信托公司的監管,核心在于既要防止信托公司“鉆空子”,更要防范風險因信托而積累、轉移甚至擴散,這是信托業總資產過6萬億之后監管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