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貫穿了2016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指導我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間的經濟社會發展。而從國家的一系列信息化戰略和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論述中,我們也能深刻地感受到,五大理念也是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指南。
要推進信息技術、市場和制度全面創新。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興起,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而信息化領域的創新必須在技術、市場和制度上全面突破。與發達國家比較,我們的一大優勢是擁有一個網民規模達6.88億人的巨大市場,這也是我國一些互聯網企業能快速躋身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但我們更要看到,在信息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上,我們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多年以來,國人在芯片、操作系統、工業軟件等方面自主研發的舊憾未了,當下又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方面上增添新愁。習主席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就指出,“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程度決定著信息化發展水平,要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這不能不讓我們下更大的氣力進行基礎研發。此外,創新除了在技術、市場之外,還必須要有能適應新事物的制度,要打破阻礙創新發展的舊的體制機制藩籬,讓制度紅利更加突顯。
要保持信息化自身及與其他領域的協調。就信息化自身的協調發展而言,習主席已經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這精確闡述了信息化內部要素之間的協調原則。就信息化與其他領域協調發展而言,要注重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因為與發達國家不同,我國的信息化是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尚未完成,農業現代化任務艱巨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十八大就提出要促進“四化”同步發展。而協調同步的關鍵在于“融合”,即發展任何“一化”,都要考慮到其他“三化”,搞信息化的人要特別注重與其他“三化”的融合。
要以信息化支撐經濟社會綠色發展。信息產業本身就是綠色產業,但如何發揮信息化的作用,支撐我國傳統產業的變革,推動著傳統產業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這方面我們還可以大有作為。隨著信息通信技術在制造業研發設計、生產流程、企業管理、物流配送、節能環保監測等關鍵環節的應用不斷深化,諸如裝備、化工、鋼鐵等重點行業的節能環保指標都在逐漸向綠色轉變。此外,信息網絡空間本身也應該是綠色空間,必須以綠色發展理念發展互聯網、治理互聯網,鏟除低俗、黃色、侵害隱私、暴力、恐怖、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等毒瘤,使信息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要在開放中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世界同用一張網,互聯網將世界變成一個開放的空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越來越無法分割。我們不能違背互聯網開放的本質和潮流,要向世界開放,發展更高層次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實現內外雙贏,并共同推動網絡空間治理新秩序的構建。目前我國的互聯網經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可以通過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促進世界范圍內投資和貿易發展。可以通過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各國文化交流互鑒。還應在尊重網絡主權的基礎上,堅持多邊參與,由大家商量著辦,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
要讓全體人民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共享是信息文化的核心要義,中國信息化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服務百姓、惠及民生。“十三五”期間,我國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網絡文化,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其成果要由人民來共享。當前,我國各行業、各部門之間“信息孤島”、“數據煙囪”問題依然存在, 必須加快推進數據信息資源共享的步伐。同時,我國東部和西部,城市和農村,數字鴻溝還比較大。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脫貧的進程中,不能忘了在信息化基礎設施、普及率、信息素養教育等方面進行“信息扶貧”,讓全國人民共享信息化的紅利。
五大發展理念已經體現在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方方面面,“十三五”時期,中國的信息化將在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時,也將為構建一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國際信息網絡空間做出更大的貢獻。(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 副研究員 唐濤)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