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好網民系列評論之四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互聯網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6.49億,網民數量日趨增加,如何健康上網成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日前,網信辦為符合互聯網發展的需要,引導廣大網民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鼓勵廣大網民傳遞正能量,凈化網絡空間,開展了“中國好網民”系列活動。
網絡的普及,使得網絡逐漸成為人們學習生活工作的必要品。但網絡是有規則有秩序的,任何人都不能僭越法律法規任性而為。
作為中國好網民,首先就應明白自己行為合法,進而守法。網絡環境雖然相對自由,但也不是發泄個人私憤的垃圾桶,網民上網之前就應知曉法律法規。比如微信朋友圈瘋傳"不雅視頻",引來一些好事之徒"人肉搜索",不經意間引發網絡暴力,觸碰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底線。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強化網民的法律意識,牢記"七條底線"以及相關條例,以自身守法避免網絡違法。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道德空地。道德是一個人、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民族也歷來都崇尚道德。對于網民來說,要想成為中國好網民,還要沐浴道德之光。秉持道德,堅信真善美,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才能讓上網行為更加純碎,如果隨意在網絡世界傳播負能量,則可能制造公眾恐慌,引發道德焦慮。
其實,中國好網民也是中國好人的空間延伸。中國好人是一個文明時代的正能量體現,他們鮮活的存在于我們身邊,中國好網民也是好人的網絡呈現,它與每個人都有緣分,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能成為中國好網民。衡量中國好人的標準,對于中國好網民同樣適用。而要想成為中國好人,遵紀守法就是根本前提。若每個網民都能遵紀守法,遵守道德約束,則網絡暴力、網絡色情等就將大為改善。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要想推動網絡有序發展,就必須為網絡空間注入更多正能量。而這網絡正能量不會憑空而來,需要網民從自身做起,將自身網絡行為置于法律與道德中來規范。假若網民不文明不懂法,則網絡行為就不能遵守法律及道德底線,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就是奢談。總之一句話,懂道德、知法治是每個中國好網民的逐夢"雙翼"。(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