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銅陵市政府網站發布消息稱,日前銅陵發布《銅陵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表示要以最大限度惠及市民。此政策的出臺在坊間被認為是政府出手“救市”。(5月6日《合肥晚報》)
進入2014年,很多地方的商品房銷量銳減,購房者觀望情緒濃重,樓市遭遇倒春寒。眾所周知,地產經濟就是地方政府的經濟支柱,房子難賣,政府著急,我們理解。和銅陵一樣,最近,南寧、濱海、杭州蕭山、無錫也相繼出臺了樓市救市政策。但是,地方政府急于救市,未必是良策。
首先,現在的樓市還沒有惡化到政府必須出手的地步。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呈拋物線,有峰有谷,房價不可能一直走上揚的路線。從這個角度看,瘋狂的房價下落,這是正常現象。房地產銷售是市場行為,開發商應當有自負盈虧的定力,政府過度干預,幫開發商渡過難關,房地產豈不是成了永不虧損的產業?一家房企說,“房價還沒怎么跌,地方政府比我們還著急”,可謂一語道破玄機。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的慣性很難改,只要明白這一點,就知道政府肯定會出手救市,難怪開發商穩坐釣魚臺。現在看看那些救市的地方政府,頗有皇上不急太監急的意味。
其次,救市措施真能扭轉公眾的降價預期嗎?恐怕很難。我們知道,為了穩定房價,讓老百姓“住有所居”,過去的十多年里,中央政府數次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其結果如何呢?好心并沒有收到好的結果,房價非但沒有因為那些調控政策而穩定,反而是一路瘋漲,甚至是陷入了“越控越漲”的惡性循環。這說明什么呢?這說明商品房強大的市場屬性,政府限制投資性購房,或是一種偏差性擔憂。政府遏制投資性買房沒有奏效,那么,“鼓勵”買房也難以達到預期。
中國的房地產或多或少地存在泡沫,這個誰也無法否認。如何排放房地產泡沫,不對中國經濟產生致命性打擊?雖然這個問題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允許房價適當回調,或許就是敗一下其中的虛火,刺破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可行之道,為什么就不嘗試一下,而非要出手救市呢?地方政府研判房地產經濟走向,伸出行政之手干預房地產,極有可能南轅北轍。
若商品房真的嚴重滯銷,價格暴跌,經濟崩盤,必將帶來一系列的嚴重的經濟后果,進而影響到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從這個層面考慮,政府的救市措施似乎可以理解。但是,政府真正考慮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嗎?恐怕不是。他們想得最多的還是如何維護當地的經濟,確保GDP的發展。所以,政府救市給公眾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也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
綜上所述,地方政府出手救市,是一種短視行為,并非良策,應三思而后行。(黃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