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活動利潤41215.2億元,以主營活動利潤計算的利潤率為5.59%,而去年同期利潤率為5.93%,呈下降趨勢。
主營業務利潤率是主營業務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的百分比。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產品定價科學、產品附加值高、主營業務市場競爭力強、利潤水平高,該指標偏低則表明行業缺乏競爭力。我國工業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率普遍偏低,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國內重點行業產能過剩現象較為突出,產能過剩帶來的弊端就是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從而使得產品價格低迷、企業利潤微薄。以鋼鐵行業為例,我國粗鋼產能由2004年末的4.2億噸增長到2012年末的10億噸,而且還將繼續走高。今年前3季度,會員鋼鐵企業銷售利潤率僅為0.41%。
其次,由于近年來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各種成本費用的持續上漲,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嚴重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在主業經營困難的狀況下,投資副業也是維持企業正常運行的一種手段。
再次,部分高回報行業“泡沫”誘人,如房地產、私募基金、大宗商品、股市等。這些行業由于自身特性,投資大、風險高、回報高,容易吸引各路資本進入。這樣一來,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資本進入越多,泡沫吹得越大,泡沫越大利潤也越高,進而吸引更多的資本前來投資。
從短期來看,企業追求多方面利潤的行為無可非議,有些在做強副業的同時也能彌補主業上的短板。不過,從長遠發展來看,如果企業將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副業上,特別是集中在回報率高的房地產、私募基金等上,或許將造成一些較為嚴重的后果,最主要的一點是將導致實體經濟發展效率不高,進展緩慢。當前,我國的傳統產業基本都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技術改造、產品升級,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如果企業過多地將資本投入到非主業上,勢必影響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高回報行業往往是高風險行業,一旦泡沫破裂,將對企業、對整個產業鏈,甚至對宏觀經濟都會造成一定影響。此外,當前不少上市公司由于所處行業利潤微薄,而轉行投資其他行業,如參股券商等陌生行業,雖不排除少數公司從資本投資中獲益,但整體情況不樂觀。上市公司的理財資金或投資資金部分來自于募集資金,一旦發生虧損,就等于券商或基金公司的風險轉移到上市公司,這對投資者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當前,我國經濟總體運行平穩,但由于受到產能過剩制約、去庫存化過程延續等因素影響,經濟發展仍面臨下行壓力。在此情況下,企業仍要有過“緊日子”的準備,擠出資產泡沫,加大創新,做強主業,夯實企業之根。(常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