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一聽到防空演習的警報聲,我連忙向正在家里玩的兩個小朋友普及常識:“小朋友們,快聽,這是防空警報。”
“為什么要響警報?”“我們聽到了要怎么做?”“不同的聲音表示什么意思?”“我們的車庫地下一層是防空洞,還是地下二層?”……兩個小家伙問了一堆問題,很慚愧,除了因為事先已在單位的宣傳欄上看到要防空演習的通知,所以知道是防空警報之外,其他的問題我都沒法回答。而被小朋友一問,才發現自己要補的課太多,亡羊補牢,趕緊上網去搜索。
雖然是和平年代,可是,如果真的發生地震、火災之類的突發事件,我相信很多人除了知道應該跑之外,對跑向哪里、怎么跑并不清楚。如果大家都亂成一團,抱頭鼠竄,反而會互相傷害。
防空演習在廣州每年都搞,有關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組織演習,在媒體上普及各種人防知識,應該說,大多數市民對警報聲都已經不再陌生,可是,還是有很多市民和我一樣,對于不同的警報聲的意思,以及聽到警報后應該怎么做,還是蒙查查。主要原因在于,以前總覺得演習與自己無關,所以并沒有太留意,許多信息就被忽略掉了。而這次,兩個小朋友的提問向我拉響了“安全警報”。其實,每個人都應該主動地去了解更多的這方面的資訊。拉響警報,并不僅僅是對戰爭的紀念和警示,而是一次人防和安全知識的普及行動,而安全常識和自救技能也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在主動了解了各種人防資訊之后,我發現,自己每天上班必經路上居然有“應急事件避難場所”指引牌,而這條路,我已經走了七八年,以前卻從未留意過。(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