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2018年05月11日 15:08:00A
央視網消息:2008年5月12日一場8級地震讓世界記住了汶川,1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中國和世界各地人民的幫助下,地震災區人民用勤勞的雙手,譜寫了一曲重建家園的壯歌。
汶川縣的水磨鎮位于岷江的支流壽溪河畔,山環水繞,羌族、藏族、漢族混居,街道具有川西特色,又有民族風情。曾經的水磨鎮是一個以高能耗工業為主的小鎮,村民舒代福就在工廠廠區里開車,2008年汶川地震中舒代福死里逃生,但生計成了問題。
四川省汶川縣水磨鎮老人村村民舒代福
四川省汶川縣水磨鎮老人村村民舒代福:地震了以后我們的腦殼一片空白,廠也停了,就沒有地方工作了,不知道以后吃啥,腦殼一片空白。
以后的路怎么走,這也是水磨鎮面臨的問題,地震讓古鎮成為一片廢墟,但建設者們沒有急于進行簡單的恢復性重建;而是立足長遠,重視生態環保,將61家高能耗工業企業全部搬遷,恢復古鎮面貌。
漂亮的民居
不僅重建基礎設施,水磨鎮結合當地實際,調整產業結構,確立了農業+旅游的發展模式。
旅游的發展讓舒代福看到希望。2011年,他在古鎮開起了飯店,因為生意火爆,2013年、2017年又開了兩家,收入跟之前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0年,水磨古鎮被全球人居環境論壇理事會和聯合國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雜志評為“全球災后重建最佳范例”。
蔣維明
進行產業調整的不僅是水磨鎮,為將非物質衛華遺產進行產業轉化,阿壩州在映秀鎮建立非遺主題文化創業園,提供一系列優惠政策,邀請幾十個非遺項目進駐發展。汶川是“茶馬古道”重要節點,自古有采茶傳統,蔣維明應邀來到映秀鎮創辦人民茶業。蔣維明時常會到映秀的茶園走訪,了解茶園分部,進行茶葉生產情況分析。村民馬群英前不久在隔壁村了解到可以采茶提供給人民茶業,閑暇時就到山上的古茶園采茶。
馬群英介紹,今年還能采20天左右的茶,如果明年從嫩芽開始采,收入肯定會更高。
蔣維明的人民茶業帶動170戶農戶采茶創收,人均每戶增收一萬元。2018年,他還會把產業拓展到水磨鎮,建立茶文化教育培訓基地,納入農民工培訓體系,讓更多人傳承制茶的手藝而受益。
10年之前,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幾十萬平方公里,10年之后,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煥發出勃勃生機。災后重建,建設的不僅是道路、民居、學校和醫院,還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信心。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