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臺資農業企業加快向觀光休閑業態轉型
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戰略實施近兩年來,在瓊臺資農業企業加快經營業態轉型步伐,大批臺商相繼引入臺灣休閑農場經營理念和經驗,以原有的農場為基礎,開發與農業相結合的旅游項目,成為瓊臺旅游合作和海南休閑農業的先行者。
2009年底實施的《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與臺灣的農業合作。積極推動熱帶特色農業與旅游相結合,制定實施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支持計劃,建設示范基地,拓展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空間”,為瓊臺觀光休閑農業合作發展提供了政策層面的支持和引導。
海南省臺辦副主任劉耿介紹說,臺商投資海南農業20多年時間里,曾經通過引進優質種苗、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取得發展優勢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并示范、輻射、帶動了海南農業發展。但隨著優質農產品在海南的普及推廣,臺資農業企業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先發優勢。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瓊臺農業合作掀開新的篇章,給臺資農業企業帶來新的機遇。越來越多的臺資農業企業把握商機,轉變經營方式,向休閑觀光農業產業轉型,重新找回了發展優勢,瓊臺農業合作向瓊臺旅游合作快速推進。
臺灣休閑農業學會理事長、臺灣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教授段兆麟多次赴海南考察休閑農業發展狀況。他認為,臺灣和海南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具有近似的資源特性、游客需求及體驗設計,當前的發展軌跡和顯現的成果非常接近。
他分析說,海南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有四大優勢,一是熱帶農產品資源豐富獨特,椰子、咖啡等可以變成加工品,吸引游客;二是生態環境良好,擁有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有利條件;三是氣候宜人,冬天可吸引許多內地游客前來避寒;四是獨特的黎族、苗族文化對游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目前,已有伊甸園山莊、古色咖啡農場等一批在瓊臺資農業企業轉型成功,成為在大陸具有一定影響的休閑觀光農場。
原海南臺商企業協會會長林保森投資經營的伊甸園山莊,是目前海南規模較大的綜合性熱帶觀光農場,被海南省農業廳、臺灣事務辦公室授予“海峽兩岸(海南)農業合作試驗區休閑農業示范基地”。
1993年設立的伊甸園山莊,占地1500多畝。林保森介紹說,山莊開發種植面積不到占地面積一半,種有香蜜檸檬、蓮霧、珍珠石榴、番石榴、楊桃、洋香瓜、青棗等十幾種水果,提供給客人觀光體驗;山莊還建設了遛馬場、釣魚池等游樂設施;山莊有800多畝土地被保護了下來,著重營造人工濕地,拼命種樹、種花、鋪草,吸引了蝴蝶、蜜蜂、蟲子,蟲多鳥就多,形成了一條生物鏈。現在,每月慕名前來觀光度假的客人近兩千人,有些人一住就是一個多星期。
林保森說,海南的生態環境很好,適合人居住、度假、養老,在休閑農業的基礎上,伊甸園山莊會朝建設國際先進水平的養老中心方向努力。
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林保森認為,海南省和臺灣都有寶島之稱,地理、氣候、環境、語言極其相似,臺灣的休閑農業發展經驗同樣適用于海南,臺商若能從現有的傳統農業向休閑農業、精致農業轉型,未來發展將極具潛力。
海南省是國務院臺辦和農業部批準設立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據海南省臺辦的統計數字,自1987年首家臺資農業企業在海南設立以來,目前已有臺資農業企業近500家,實際投資約4.74億美元,承租土地23萬畝,形成一批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的農業生產基地,農場面積在3000畝以上的有12家,在1000畝以上的有57家,最大農場面積達1.5萬畝。海南已成為臺資農業企業在大陸的第二大聚集省份。(注:1公頃=15畝) (周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