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市政府出臺了進一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的意見,提出了在2018年質量總體水平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全社會質量意識顯著提升、質量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市民的目標。
根據意見,到2018年,廈門監督抽查覆蓋率逐步擴大,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4%以上。同時,廈門的制造業主要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品質量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90以上,形成“廈門制造”優質產業集群。
不僅如此,意見還提出到2018年,建設工程質量水平全面提升,工程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重點工程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工程項目獲各級工程質量獎,人民群眾對工程質量滿意度顯著提高。
意見提出,廈門將建立產品、服務質量“首負責任”機制,建立完善特種設備動態監管、風險管理體系,工程質量終身負責以及服務質量保障等制度。同時,加快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實現多部門質量信用信息互聯互通,推廣企業質量信用報告主動發布制度,建立健全質量失信“黑名單”制度。
此外,廈門會進一步開放檢驗檢測市場,試點運用市場手段選擇符合資質條件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承擔政府的產品質量風險監測、監督抽查業務和發證檢驗任務。
在廈門,還將建設“臺灣標準研究中心”,推動標準共通、檢驗互認;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與應對,通過國際互認解決標準一致性問題,推動實現“一個標準、一次檢測、全球通行”。(海峽導報記者 駱余民)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