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聚合“數字之力”,厚植發展動能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已數年穩居世界第二。統計測算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據了解,“十四五”時期,相關部門將加強數字經濟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網聯世界,數暖生活。當前,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重視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隨著互聯網不斷普及,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數字經濟頂層設計也持續完善。聚合“數字之力”,發展優勢更加彰顯、民生改善更加有力、社會服務更加精準。
聚合“數字之力”,發展優勢更加彰顯。發展才是硬道理。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較快、成就顯著,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成為推動經濟動力變革、效率變革、質量變革的重要推動力。截至今年6月底,工業互聯網應用已經覆蓋45個國民經濟大類。2021年,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首次超過10萬億元。可以肯定,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加速發展,發展新優勢將更加彰顯。
聚合“數字之力”,民生改善更加有力。天大地大,民生為大。數字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改善民生。足不出戶就可以線上預約辦理居住證、查詢社保,動動手指就可以完成在線換證年審、處理駕駛證違章……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讓民生改善成色十足。隨著“數字中國”建設步伐向前推進,5G與工業、交通、醫療、教育、能源等傳統行業將更深度地融合,繪就民生改善幸福新圖景。
聚合“數字之力”,社會服務更加精準。社會服務質量直接關系民生品質,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就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精細化治理和服務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數字養老、互聯網醫療、線上教育以及智能生態等領域數字服務創新不斷提速,政府決策更加科學化、社會治理更加精準化、公共服務更加高效化。聚合“數字之力”,數字化將讓社會服務更加精準。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行進在新征程上,進一步推動數據匯聚、應用、共享、開發,加強數字經濟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數字經濟發展將更好惠企便民,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