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純娟:第一個獲準前往大陸探親的臺胞
1987年11月2日,臺灣同胞周純娟拿到了香港中國旅行社簽發的第一號《臺灣同胞回鄉探親證》,成為首位得以“循正式途徑”回大陸探親的臺灣同胞。“海峽兩岸隔絕38年后,回鄉探親,真是心潮澎湃啊!”今年77歲的周純娟說一口道地常州話,說起當年情景感慨萬千……[詳細]
蔡珪村:唯一一位隨船采訪首批返鄉臺胞的記者
1987年11月3日中午,香港大角咀碼頭人聲鼎沸,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21位走向“鼓浪嶼”號客輪的旅客特別引人注目。他們是數十年相思歲月后,第一批從臺灣返鄉探親的同胞,蔡珪村是唯一一位隨船采訪,見證并記錄了這一切的記者。“他們被淹沒在碼頭的人群里,但是一眼就能認出來,就是那群白發蒼蒼又笑容異樣燦爛的人。”……[詳細]
|
|
|
時間是最高明的魔術師。以20年的光陰為材料,她就能把蹣跚學步的稚氣幼娃變成身強力壯的英雄好漢,把懼風畏雨的青苗嫩芽變成傲霜斗雪的棟梁之材,把堅冰覆蓋的涓滴細流變成勢不可當的浩蕩浪潮……驀然回首,兩岸間的交流不也正是這樣,從無到有、由弱轉強、自淺入深,走過了一個不平凡的20年嗎?
1987年前,雖然只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兩岸同胞卻音訊阻隔、交通斷絕,多少父兄不能相見、夫妻不能聚首、家庭不能團圓,更遑論兩岸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可是20年后的今天,這些令人傷痛的歷史已成往事。自1987年11月2日臺灣當局開放臺胞來大陸探親至今,已有累計達4583萬人次的臺灣居民來過大陸,大陸居民赴臺也累計超過156萬人次……<詳細報道> |
|
|
|
今年11月2日是臺灣當局開放臺胞來大陸探親20周年的日子。國臺辦交流局局長戴肖峰在就兩岸交流20年發展情況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年來,在大陸方面的持續推動下,經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兩岸各領域交流與合作不斷發展,兩岸交流的內容不斷豐富,領域不斷拓展,兩岸人員往來的規模不斷增長、層次不斷提高。尤其是2005年4月至5月,中共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團來大陸訪問,成功開啟兩岸政黨交流,極大豐富了兩岸交流的內容,提升了兩岸交流的層次,對推動兩岸關系朝著和平穩定方向發展產生重要作用。”……<詳細報道> |
|
|
|
歷史回眸——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此后,繞道回大陸探親的臺胞,進來大陸避風的臺灣漁民逐漸增多。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在臺灣同胞的強烈要求下,臺灣當局在1987年11月決定開放臺灣同胞回大陸探親。
|
臺商在大陸20年
自1987年的“兩岸探親潮”以來,臺商在大陸屢屢突破島內“獨派”政客設立的層層藩籬,掀起前赴后繼的四波投資浪潮。1989年,臺灣當局不得不放寬允許臺胞赴大陸的許可范圍。以探親為主的兩岸人員往來開始發生變化,臺灣旅行業者開始與大陸同業合作,為臺胞提供大陸觀光服務;同時,臺胞在大陸也開始投資設廠,進行學術、文體等各項交流活動。“臺商故事”自此開始。隨著大陸經濟飛速發展,愈來愈多的臺商將妻兒舉家遷至大陸。中國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的成立,更標志著臺商在大陸政治地位的水漲船高……[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