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舉被稱為“網絡謠言反擊戰”,網友建議剿滅“水軍”
近日,山西一企業家在首都一份報紙上刊登的一份回擊網絡謠言的聲明引發網民關注,不少網民表示:網絡謠言已經滲透和影響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必須引起警惕,更需要認真對待和重拳整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在有關方面的治理和打擊下,網絡謠言蔓延的勢頭整體上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對于公民個人以及企業進行攻擊的網絡謠言卻呈現上升趨勢,給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造成了極大的隱患。
企業家無奈發聲明
11日,在首都一份報紙的報眼顯著位置刊登出了署名為“山西金業煤焦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明”的一份聲明,聲明稱:“最近,有的網站在不了解真相的前提下,對我本人和企業進行了不實報道,給我本人和企業造成了無辜的傷害和損失。”聲明要求有關網站立即停止侵權,他本人及公司保留法律訴訟的權利。
這個被網民稱為“網絡謠言反擊戰”的聲明,在網絡上引發關注和反響。不少網民認為,在網絡謠言越來越困擾人們生活的情況下,登報發聲明是維權的一個好辦法,這樣既避免了公民個人與被雇傭的“網絡水軍”在網絡上的不對等混戰,更可以跳出網絡本身,在現實中回擊網絡謠言。
也有網民指出,制止網絡謠言還是要依靠法制和政府的力量,網民“扛生活”說:不是每個人都有錢去報紙上登聲明,維權的根本還是要剿滅“網絡水軍”、整頓網絡環境。
當事人直言“傷不起”
記者在北京采訪了發表聲明的當事人張新明。
對于發聲明的背景,張新明有無奈更有憤怒。“去年以來,網絡上突然有很多關于我個人以及企業的一些不符合事實的傳言,比如我‘跑路’‘失蹤’,甚至‘被抓了’‘向警方自首’了,等等。這些謠言給我本人以及企業造成了極大的聲譽影響,給企業的正常發展造成了無端的破壞。”張新明說,“我們也曾經向一些網站提出過抗議和改正的要求,但是一直沒有得到積極回應。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我只有通過登報來為自己澄清事實,為自己維權。”
記者在網絡上搜索發現,網絡上確實散布著不少有關張新明情況的網帖和轉發的消息,其中最集中的是有關他“跑路”“失蹤”“自首”等所謂的“最新消息”。
“事實上我一直在正常地處理公司的日常工作,我不知道散布那些謠言的人是何居心?”張新明說。
對于網絡謠言的起因,張新明個人認為這應該與一起經濟糾紛有關。
“我公司與沁和能源集團公司、沁和投資有限公司及呂中樓先生之間有一起經濟糾紛,后來我們訴諸法律后,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1年3月23日作出了判決,對方不服提出了上訴。也就在這以后,網絡上攻擊我的謠言就慢慢起來了。”
在采訪中,張新明認為這起網絡謠言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呂中樓先生在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曾認為是我背后鼓動大家去舉報他2001年在山西沁水縣‘侵吞國有資產’的事。”張新明說,“而事實上我2007年才認識他有了經濟往來,他被舉報的事跟我無關。”
記者輾轉聯系上了舉報呂中樓涉嫌“侵吞國有資產”的舉報人之一、山西沁水縣永紅煤礦原礦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潘新建。潘新建說:“我們從2002年就開始反映有關情況,有關情況省市兩級都有材料,從來沒有人說我們是誣告,只是告訴我們在調查,但十年都沒有結果。至于張新明,我們從來就不認識這個人,他與我們的舉報行為毫無關系。”
但是,記者就此事聯系在北京的呂中樓先生時,他并不認同有關質疑,只是強調:我是一個做實業的人,不想炒熱這個事,也不想讓大家關注自己。
網絡要設立“禁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一段時期以來,由經濟糾紛引發的網絡謠言和人身攻擊事件呈現日益增多的趨勢,成為一個社會不穩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有關方面打擊網絡謠言工作的效果。
“經濟糾紛引發的網絡謠言,正在形成一個新問題。要遏制這種現象的發生,還是必須回歸到法制的軌道上來,一方面司法機關要公開公正以及盡快地處理好一些經濟糾紛,另外一方面也應設立有關‘網絡攻擊’、‘網絡散謠’行為的禁區,也就是在發生經濟糾紛時禁止在網絡上給對手抹黑,否則就涉嫌違規。”北京律師郝通海說。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