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6日電 題:海南成中國“旅游助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試點
新華社記者錢春弦 卜云彤 周慧敏
中國政府日前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相關業內人士表示,這彰顯了中國試圖通過旅游業助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戰略意圖。
“這有可能將海南打造成一個相對獨立功能的旅游區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張軍生說,“類似于改革開放初期將深圳作為試點,將海南打造成國際旅游島也是通過旅游助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刺激內需的試點。”
目前,中國有20余個省區把旅游業確立為支柱產業,海南是第一個被中國明確為發展旅游支柱產業的省份。
“國務院第41號文件是要求加快發展旅游業,第44號是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這充分表明加快旅游發展已成為中國高層領導的共識,旅游業的發展已進入中國國家戰略體系。”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戴斌說,中央關于海南旅游業發展的意見是加快旅游業發展的具體體現,海南成為中國旅游業開放試驗田,符合當前發展需要,也可以給全國發展提供經驗和參照。
中國政府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明確了相當精確的發展指標,到2020年,海南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0%,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達到60%。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海南將成為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省份。
旅游消費作為一種最終消費,對于擴大消費有直接拉動作用。餐飲、住宿、交通、游覽、娛樂、購物、通訊等一系列產業將被旅游消費拉動。據國家旅游局預測,到2015年,中國旅游業可以為民航、鐵路、公路和水運等交通帶來6700億元收入,為餐飲帶來約1萬億元收入。在金融危機情況下,發展旅游,促進消費,對于實現中國經濟平穩轉型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國際旅游島的特征是與國際規則全面接軌,即人員進出自由便捷、旅游商品豐富、旅游設施完善、旅游服務國際化、旅游社會環境配套、旅游生態環境良好。要建設國際旅游島,海南當務之急是加快旅游要素的國際化改造,加快引進主要客源國的國際知名旅行社、酒店管理集團等,推進旅游市場國際化、旅游投資主體國際化、旅游產品國際化和旅游服務國際化。
“海南是中國唯一熱帶島嶼省,碧海藍天,空氣新鮮,環境優美。一年365天都是一級空氣。”中共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6日對中外記者說,海南島相對世界上許多著名海島的一大優勢,就是其龐大的森林。
節能減排是中國面臨的另一大挑戰。中國政府明確要求,海南要實行更加嚴格的生態環保標準,加大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懲處力度,大力推進節能減排。2015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0%,綜合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中國國旅總社首席執行官陳榮說,“低碳”旅游業應成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主要目標。他認為,海南旅游業各個子行業要切實行動起來,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培育“生態旅游”等環保型消費熱點。
“海南國際旅游島2020年的目標,如推進節能減排、提升旅游業管理水平、提供更多公共服務等有一定挑戰性。探索發展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等在中國尚屬首次。在房地產投資、離島退稅等方面也值得海內外關注。”戴斌說,在免簽政策方面又增加了5國,人數要求也放寬到2人,這就是說海外游客可以通過自由行來海南。因此海南要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營造優質安全的旅游購物環境和導游隊伍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公共環境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