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房價下跌剛剛開始 地產調控未有窮期
時間:2011-11-25 13:12 來源:人民網
每天,筆者的手機都能接收到房地產商發來的推銷短信,不勝其煩。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房地產商在想盡辦法賣手里的房子。
在房地產市場的博弈中,隨著國家調控措施持續發力,購房人觀望情緒濃厚,房價真的開始松動了。房價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顯出了變化:第一,火箭式上躥的價格走向不見了;第二,低價房越來越多,可供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多;第三,房地產商的“特價房”越來越多,且已經成為常態。
但這也許只是一個開始,或者說是一個表象,因為房地產商的小幅價格變化更像是一種價格戰術或者權宜之計,他們并沒有把房價調整到普通百姓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
揣摩一下他們的心態,或者寄希望于調控政策的松動,或者寄希望于政府的再次救市,總之,沒有幾個房地產商甘心就此“繳械投誠”.正如業內人士指出的那樣,從房地產投資來看,目前房地產投資仍是超過30%的投資增幅,處于高位表現;從全國整體房價來看,今年房價漲幅仍高于去年,而且降價僅限于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郊區,二三線城市甚至漲幅超過了一倍。對現階段的一些房地產項目的價格調整,更多的只是房地產商營銷上的一種策略。
如今,房價雖然有一定的松動,但距離老百姓真正買得起的地步還有多少呢?還有很遠。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34個,持平的城市有20個。與9月份相比,10月份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增加了17個。而某房地產評估機構給出更為具體的數據:在70個指標城市數據中,限購的幾十個城市平均跌幅為0.215%,非限購城市跌幅為0.047%,特別是京滬廣深4大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出現了全面下調,北京下調0.1%,上海下調0.3%,廣州下調0.2%,深圳下調0.1%.
面對這種微幅調整,有房地產研究學者認為,“以房價收入比看,老百姓能承受的最合理比值是4-6倍,但目前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高于這個數字”(11月24日人民網財經頻道)。也就是說,目前房產商的調價幅度是微不足道的,既改變不了房地產價格虛高的現狀,更增加不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
所以,中央政府的調控態度是明確的:盡管房價已經開始松動,但調控絕不可有絲毫動搖,調控目標是要使房價回歸到合理的價格。為此,房地產商應該認清形勢,不可再給自己制造幻想的肥皂泡了,因為肥皂泡的基礎已經消失。
首先,中央政府的調控政策不可能松動,地方政府依賴房地產發展經濟的格局必須要作出改變。就在幾天前,有的房地產商還寄希望于政府出手救市,聲稱“政府對樓市調控的目標是降價20%左右,超過40%將會救市”.但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表示,“最新房價壓力測試顯示,即使在最極端的房價下跌40%的情形下,銀行業仍風險可控”.關于房價跌多少對于銀行業影響的判斷,更多影響到未來調控政策的取向。如果房價大幅下跌對于銀行業影響不大的判斷成立,決策層對房地產調控的力度就不會放松。
其次,保障房的建設可以讓相當一部分老百姓不再需要高價房源了。住建部部長姜偉新不久前透露,“截至9月底,今年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開工986萬套,占年度計劃的98%,預計在11月底前全部開工”.
據媒體報道,北京12月即將入市的項目當中,有一半左右尚未確定開盤價格,這其中不僅有純新盤項目,也有老項目后期,價格成為敏感話題,只有到開盤當日才會對外公布。為何遲遲不公布價格?這說明開發商的內心很糾結,也許他們還在期待,也許他們想維持現狀。但是,讓房價回歸到理性的水平,應該是房地產商的聰明抉擇。
編輯: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