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正努力在世界家具的大舞臺上走出自己的風格。不少廣交會參展企業坦言,要素差異占企業生產經營的比重正越來越小,在行業整合的大趨勢下,企業在研發、營銷等全產業鏈布局方面已有突破。這亦是前三季度中國家具出口增幅超30%的動因之一。面對海外越發嚴苛的行業標準,企業亦有底氣迎難而上。
“頭頂”前三季度出口超越30%的增長率,家具行業在第112屆廣交會上備受關注。
“上半年的確感受到歐洲市場的訂單在減少,不過,經歷這幾年匯率變化和金融危機等外界環境的波動,行業的整合早就開始了,在理順生產、設計、渠道等關系方面,企業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路。”已經是下午5時35分,距離閉展時間不到半個小時,寧波阿爾特家具有限公司的展臺前仍有不少外商駐足,而其業務二部經理曾水波對目前困難的“如實相告”,怎么聽都透著一絲“氣定神閑”的味道。
困難,有,但更要想辦法解決困難。走訪廣交會上的家具企業,記者發現,也許幫助中國超越歐美成為家具領域世界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要素差異化所占的比重已越來越小,更多的是逐步成熟的中國家具企業在研發、生產和營銷全產業鏈上的著眼和布局。
設計的速度關乎市場
1月巴黎展,3月廣州展,9月巴黎和上海展,10月廣交會……一年中,阿爾特的業務員穿梭在國內外多個展會上。“9月份,巴黎國際家具博覽會在第一周,上海展就在第二周,巴黎撤展后我們要馬不停蹄地往回趕。”
說到為何不愿錯失巴黎展和上海展中的任何一個,曾水波說,對于行業內有影響力的展會,企業除了推介自己的最新產品,展會更是觀察、捕捉和預測家具流行趨勢的最好時機。“從上海展回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我們還要根據市場,調整已有設計。可能有的熱門款式市場反應很好,但我們要有自己的特色,做到有別于其他款式;而通過業務員和設計師在展會上同客戶的交流,更能準確地把握市場的潮流。”
世界家具的舞臺上,中國企業要走出自己的風格,不僅是阿爾特一家的認知。“市場的蛋糕也許變小了,但我們認為,這也是能把份額做大的時機。”杭州中藝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韌說,企業要找準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定位。“歐債危機會讓客戶更在意價格,但也會讓采購商重新考慮更優質的合作伙伴。更多種類的選擇,更貼近目標市場審美的設計,更優質的性價比為采購商吸引到顧客,自然擴大了我們的市場份額”。
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主要生產戶外休閑用品的杭州中藝,一頂可以容納十余人圍坐的戶外遮陽傘,不僅傘頂傾斜的角度可以調整,傘頂用料的色調和材質也有多種選擇。“雖然美國是移民國家,受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審美影響很大,但歐洲和美國客戶對戶外家具的需求有很大不同,就連家具的線條也是如此。美國人喜歡繁復的曲線,而歐洲人總體上更偏重簡潔。當然,歐洲幅員遼闊,各個國家間也有許多細微的差別。”李韌說,“全世界經濟都處在低迷的狀態,我們不會把目標定得很大,但希望通過設計研發,讓客戶能選到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壁壘高啟繞行不如迎上
近日,歐洲議會通過針對源自第三國的木材及木制產品的規例,要求出口企業在木制品原輔材料的選擇上應保證來源合法,須是經過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可持續木材,并要求供應鏈上所有營運商分擔責任。
而9月18日美國商務部也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硬木和裝飾用膠合板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預計將在11月13日左右對該調查作出初裁。如果該機構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此類產品給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威脅,可能導致美國對此種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
其實,類似的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和保護主義傾向這幾年層出不窮。今年恰逢美國大選,奧巴馬政府出于競選目的而頻繁“敲打中國”,并屢次對中國產品發起“雙反”和“337調查”,貿易保護主義明顯升溫。
面對出口額不斷增長數字的背后隱藏的各種“旋渦”,廣交會的參展企業表示,出口產品安全標準的提高是趨勢,“與其想辦法躲避,不如迎接這場‘綠色風潮’”。
阿爾特今年新款的仿古家具非常受歐洲客戶歡迎,原因是原材料是回收的老榆木,“不但非常環保,而且有收藏價值”。
為順應國際低碳、環保潮流,河北新思鋼木家具有限公司在生產工藝和原材料上進行了創新。該公司從意大利進口一體成型注塑設備,以無污染的聚碳酸酯為原料生產家具。
公司業務經理李玉潔介紹:“這種設備每臺價值200多萬元人民幣,每個模具造價50余萬元,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每臺機器一天可生產500套產品。最重要的是原材料和產品都是綠色環保的,完全符合出口國標準,企業不用為這方面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