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羊城晚報記者走訪了廣州市內多家國有及商業銀行的門店,發現在“搶金潮”的背景下,部分淘金客心情矛盾,擔心金價走跌會影響自己的理財產品收益。有理財經理現場解釋,掛靠黃金的理財產品才會受明顯影響。記者發現,已經有銀行暫停發售單一黃金掛靠型產品,理財經理向記者解釋為“風險過大”。
銀行不做單一掛靠黃金的理財產品
黃金最近的急劇跳水除了讓老廣們當起了“淘金客”,也讓部分淘金的人有點兒憂心。在農林下路的一家國有銀行門店,一名理財經理除了忙著招呼前來咨詢、購買黃金的人,也要給一些老顧客解釋銀行理財產品沒有掛靠黃金,不會受到影響。
這名理財經理向記者表示,單一黃金掛靠型的結構性理財產品他們已經很久沒有做過了,但是和外幣、黃金同時掛鉤的理財產品就一直都有,“這樣比較保險”。近期由于匯率波動大,部分外幣理財產品發行量也非常少,“一方面風險大,一方面預期收益低,我們不會給客人推薦”。
銀行黃金理財產品多為看跌型
在農林下路的另一家國有銀行,一名張姓理財經理則告訴自己,該行發行的黃金理財產品之前大多為看跌型,目前到期的幾款都能夠實現預期收益,“大概在4%左右”,但目前因為風險難定,他并不推薦購買,“在我個人看來,都不如實物金劃算”。
記者發現,之前推出黃金掛鉤理財產品較多的一家商業銀行,近期也取消這款名為“焦點聯動系列之黃金表現聯動理財計劃(看漲)”產品,僅剩下“看跌型”和“區間聯動型”。記者昨日試圖詳細了解,一名該行的理財經理回復稱“近期內不會再做了”,但同時推薦看跌歐元和澳元的產品。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看漲型”掛靠黃金產品有可能會全軍覆沒,收益率可能會是零,一些銀行此時暫停黃金掛靠產品可能是因為考慮到投資的風險性太大,但對普通市民而言,“結構性產品的掛鉤標比較復雜,建議謹慎選擇,同時掌握好必要的金融知識,了解主要金融大的走勢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