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外圍歐債危機和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制,近期滬深兩市持續弱勢震蕩。管理層再度表態不會放松地產調控政策,令地產板塊持續調整,并帶動大盤弱勢調整;而前期持續調整的銀行股則低位企穩。從成交占比的角度來看,銀行板塊始終在成交占比理論下限附近徘徊,顯示其資金偏好下降空間不大,銀行股或存在較強的超跌反彈動能。
調控隱憂猶存 地產高位回落
因流動性改善及調控政策放松預期,房地產板塊今年以來走出了一波持續性較強、力度較大的估值修復行情。截至昨日,申萬房地產指數的年內累計漲幅達26.29%,平均市盈率從年初時的低于13倍升至目前的16倍。不過,由于板塊累計漲幅過大,此前由流動性改善及政策松動預期而產生的估值修復行情或將告一段落。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與上月相比,5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64個城市房價出現停漲或下降;6個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漲幅均未超過0.2%。盡管房地產價格拐點尚未出現,但近期多地樓市成交持續回暖,市場對于房價反彈預期越來越強。在此背景下,住建部表態不會放松地產調控,導致地產板塊近期出現調整。
從成交占比的角度來看,上周地產板塊的成交占比大幅回落至6.48%,較此前一周的8.16%回落明顯,顯示資金流出該板塊跡象明顯。6.48%的成交占比已經低于6.70%的行業歷史均值,但仍高于6.70%的理論下限(平均值-1個標準差)。總體來看,在經過了前期持續的上漲之后,房地產板塊面臨調整的壓力較大,資金借政策壓制對地產股獲利了結的可能較大。但從中長期來看,在貨幣政策持續放松的背景下,地產行業的景氣度或將迎來拐點。
持續低迷 銀行具備反彈動能
相較于地產板塊,銀行股在前期的表現只能用低迷來形容。今年以來,中信一級行業中的銀行板塊僅累計上漲了0.55%,大幅跑輸大盤,板塊整體估值水平始終維持在歷史低位。這或主要緣于兩方面原因:其一,銀行股市值規模過大,在市場整體流動性較低的情況下,銀行股相對不具備操作性,即使是板塊內表現較好的銀行股也僅限于寧波銀行之類的相對小市值品種,市值對該板塊的估值水平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壓制。其二,市場普遍預測利率市場化進程將不可逆轉,最近一次降息更是推動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銀行的凈息差水平,過往銀行的高收益率恐難再現,因此銀行股的估值水平始終無法提升。
從成交占比的角度來看,上周銀行業成交占比繼續回落至3.06%,遠低于5.19%的歷史平均水平,僅略高于3.00%的理論下限(平均值+1個標準差)。短期來看,銀行板塊下跌空間有限,且已經具備了超跌反彈的動能;未來大盤能否在2300點附近止跌,銀行板塊將起到關鍵的作用。當然,鑒于銀行板塊市值較大,反彈空間仍然取決于場外資金會否持續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