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比前段時間又低了一些。”昨日上午,在一國有商業銀行南坪一網點,工作人員如此回答前來咨詢理財產品的市民。
據了解,受央行連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影響,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已確實有所下降。
時間相隔僅月余 預期收益降得兇
“我4月份買了一款理財產品,銀行當時給出的預期收益率為5.2%。”南岸區市民何女士稱,她這兩天幫家里人選理財產品,一家銀行推出了一款投資期限為65天的理財產品,銷售日期為5月15日至21日,但給出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只有3.6%。
重慶晚報記者見到,該銀行推出的這款理財產品,投資方向主要是債券、存款等高流動性資產,給出的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率確為3.6%。而該行在4月12日至16日期間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為51天,主要投資方向同前款一樣,當時給出的最高預期收益率為5.4%。比較起來,后一款比前一款收益率降了1/3。
市內一股份制銀行也出現了同樣的現象。該行在5月15日至17日期間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給出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1%。而該行在此前推出的一款同類產品,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2%。
收益下滑成常態 宜選中長期產品
在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背景下,資金面寬松使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似乎已成常態。有機構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投資期限在1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9%,1至3個月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3至6個月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3%,環比均出現下降。
統計顯示,4月各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全線下跌。以4月份的產品為例,當月銷售的銀行理財產品非保本居多,預期收益率普遍在5%左右;保本型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只在3.5%左右,較去年5.5%左右的預期收益率下降很多。
招商銀行重慶分行理財專家汪洪認為,在市場流動性改善的影響下,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可能會繼續走低,市民可以選擇中長期理財產品來鎖定未來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