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聯儲、美國財政部和歐洲央行等彭博社大客戶之后,中國央行也開始調查這家金融數據和新聞公司是否存在泄露機密信息的問題。根據此前披露的消息,彭博社記者在客戶終端獲取信息,并將相關信息用于撰寫稿件。
中經網5月15日援引美國《今日美國報》5月13日報道稱,彭博社10日承認,旗下記者利用彭博財經數據終端可以獲取與用戶活動相關的敏感信息。《紐約郵報》上周五報道稱,高盛質疑彭博社記者可能利用其數據庫產品彭博終端,對用戶使用情況進行窺探。
彭博集團CEO兼總裁丹尼爾·多克托奧夫在丑聞被揭露后發布聲明承認公司記者使用該終端秘密采集新聞:“雖然我們長期以來都允許記者查閱限制級客戶關系數據,但現在我們認識到這是一個錯誤。”
另據美國CNBC報道,一位曾在彭博社工作的員工曾經進入保存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前美財政部部長蓋特納使用信息的數據終端。這一報道引發了美國監管層的恐慌。同為彭博終端用戶的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已經介入,并正在核實其高層所使用的機密信息是否已被彭博社記者追蹤。
華爾街日報昨日援引知情人士說法,中國央行已開始調查彭博涉嫌泄露保密數據的問題。報道說,中國央行特別擔心的一個問題是,該行的一個部門管理著3.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如果涉及外匯儲備資產組合的任何交易活動被泄密的話,可能會造成市場動蕩,并給中國央行造成打擊。
彭博社由現任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于1981年創立,以其個人名字命名,僅僅20多年,彭博社就超越了有著150年歷史的路透社,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務提供商。
其數據終端系統“彭博專業服務”可幫助客戶查閱和分析實時的金融市場數據,使用該數據終端的客戶遍布全球,包括交易員、投行、美聯儲、美國其他官方機構及全球各大央行等。
本版綜合新華社、證券時報等